文脉传承稚子心 ——依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项目式学习尝试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0期   作者:李琼
[导读] 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尝试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
                   文脉传承稚子心
——依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项目式学习尝试
        李琼
        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 陕西省 安康市 725000
        提要: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尝试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研究本地历史发展脉络,展现当地历史发展风貌,帮助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和抱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历史素养;地域德育资源;项目式学习;家国情怀
        历史不仅记录人类活动的进程,还是对曾经历史年代的反映。家国情怀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备教育。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到历史教育中,不仅能丰富历史教材,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我们相信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国际文凭组织,2010)。“项目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我们依托安康地区深厚的文脉,开展“我以我眼看安康”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和了解历史的演变,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项目主题的确定
        项目化学习的出发点是明确什么样的知识点可以作为项目化学习设计的主题,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立足于安康本土的历史人物、建筑、沿革、区域特产、旅游资源、南水北调、家族兴衰等方向,我们确定了以下主题。

        设定活动框架,细化分组分工,明确不同任务,让学生在“我以我眼看安康”项目式学习中产生更加深刻和多样化的学习经历。
一、明确“看什么”:
1.根据学生对本地人文历史资源的了解,充分讨论、归纳分类。
2.指导学生参考《秦巴明珠》《安康县志》等文献资料,辨别资源的价值。
二、指导“怎么看”:
1.根据安康行政区划,把学生分为十个小组,定位到不同县区。
2.小组内部细化分工,明确文献收集、实地调查、视频剪辑、文字编辑等任务。
三、实践分析:
1.探究性实践:明确“看安康”的基本内涵,让学生明确不同的查阅方式得到的信息会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引起学生比较和思考不同来源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社会性实践:小组讨论、实地考察、走访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倾听、甄别和归纳。
3.审美性实践:学生创作文字、视频、说唱等不同的作品,选择适合呈现的方式,运用适当的媒体技术增强表现。
        “我以我眼看安康”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老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实践框架,让学生清晰地认识每一个实践环节的预设目的,带着问题出发,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和协作能力。
成果汇总和公开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推动学生的反思,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变得可视和易于讨论,我们组织了三种成果展示方式。
        第一、校内展示会。邀请专家、家长、教师学生代表参加校园成果展示会。通过文字报告、PPT、视频、说唱、诗朗诵、茶艺等不同形式,展示学生对相关知识概念的把握和理解。展示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对相关作品进行评判,而是庆祝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展示活动的定位不仅仅是学习与交流,更多的是让学生有仪式感和成就感。
        第二、参与全国历史写作大赛。把项目式学习成果的文字报告作品报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发起的”燕园杯”历史写作大赛,通过学生的作品,品味家庭的陈年往事、家乡的风土人情,学会关注历史,探究历史真相,以旁观者的视角、局内人的体验来感悟和还原身边的历史,追溯自己的血缘、学缘和乡土发展谱系,明晰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与使命,能主动承担起家庭、学校、社区乃至国家赋予的社会责任。
        第三、校园推广。借助于学校的微信平台、校园电视台、新媒体运营社团等力量,在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发布推送,让更多的人了解项目化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安康本地的人文历史,让更多的人从项目化学习的成果中体会到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活动反思与评价
        “我以我眼看安康”项目式学习开展过程中,我们设定了整体评价、小组互评、专家评议、成果参赛、全程性评价等不同维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反思并开展深层次的探索、创造与合作,促进学生对家乡各种文化资源的了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社会研究能力,在社会实践考察中体会历史的真实,体会家国情怀。
        小组成员固定时间开展讨论分析,对各自的表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改进性意见;小组根据活动成果定期与指导老师沟通,听取专业评价意见;公开成果展示中由各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评价团队,评选并奖励;活动结束小组的文字材料经过反复修改、论证,参加了“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14篇作品参赛,荣获2个省一等奖,4个省二等奖,1个省三等奖,3个省优秀奖。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初步掌握了历史研究的方法、途径,习得了历史书写规范和技巧,培养了基本的历史写作能力。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认真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涵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注重历史解释、历史表达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我们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育人目标,不仅注重夯实学生学科知识,更坚持多元化培养机制,坚持立德树人的全人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悦颖、夏雪梅,2018年12月
2.《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夏雪梅2018年11月
3.查泽雷.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7(4).
4.戴习林.历史课改后的点滴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