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军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13)
摘要:机械工程力学作为机械类专业的热点核心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而积极探讨机械工程力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以教育的融合发力,改变教学被动低效的情况。本文主要就机械工程力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开展问题进行探讨,以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讨带来思政教育、机械工程力学专业教学实效的双提升。
关键词:思政教育;机械工程力学;融合;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强调,必须发挥信息技术教育优势和专业教学主阵地优势,加强各学科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由此开启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新历程。专业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提取、教学资源的挖掘利用,教学契机的抓取等实现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教育效应的最大化,让立德树人与教育教学真正融合。
一、宏观入手:建构专业教学+思政教育平台
有效的工作平台确保主流思想阵地的坚守与活跃,积极创设教学资源流通共享、教育主体互动交流、话题民主探讨交流的课程思政环境,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价值认知,加强舆论危机预警,坚定政治立场,确保政治思想阵地的稳固[1]。机械工程力学教学与思政教师协同备课,协同育人,平台沟通交流,让专业技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在平台的支持下,机械工程专业教师可以集体探讨,挖掘机械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专业技术教学在思政教育的融入下刚柔并济,例如在讲解物体稳定性这部分时,其要想稳定必须具备两大条件,稳定力矩和阻尼力矩,如果物质偏离平衡位置,可以调整两大力矩,回到原来轨迹。在教学时教师们集体探讨,相互交流可以将其上升到个体发展的高度,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犯错的情况下找回正确的轨迹,学会自律与慎独等。而这种借助专业知识讲解进行人生思考的教学思路也通过教育平台共享借鉴。
二、内容为王:让思政教育内容建设落地
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必须以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为保障,而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可以从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利用入手。自然知识学科、通识教育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被提取与加工,思政教育熏陶与正向引导落到实处,也构建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大格局。例如在机械工程力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南京长江大桥——墩型桥、芜湖长江大桥——斜拉桥等案例[2],让学生对压杆稳定性原理有更深刻的了解,以电缆作为受拉构件将桥体集中在主墩上,以主墩稳定性的提升保证桥梁安全,以电缆的大量使用减少桥墩的数量。以生活中的力学应用案例让学生思考探讨,以教学案例的合理选取,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在机械工程力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思政教育素材,实现学生道德情操、责任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的培养,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手段支持:多管齐下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机械工程力学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落地必须以育人实效的提升为目标和评判标准。除了内容的调整与完善,教育手段的创新支持必不可少。以教育手段的创新实现专业教学中思政教学的方法与路径的拓展。学生思想认知相对独立,自我意识不断强化,灌输式思政教育模式往往激发学生逆反心理。
学生既是思政教育对象也是思政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教学中认识到学生课程思政的主体参与价值,突出教学的双向互动,扩大学生思政学习中的参与度,优化其实践体验,以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教学为主,以开放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建构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落地,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协同效应最优化[3]。例如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引入泰坦尼克号的事件素材,其沉船的原因除了当时船速太快外,也有这艘船的铆钉质量太差有关,当时冰山不是直接撞击到船体的,而是先与船壳钢板相撞,船体在被挤压的情况下,船体钢板间的铆钉受到剪切应力断裂导致船体裂缝,引发事故。在工程力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素材,激发学生力学问题探讨的积极性,专业课程讲解中融入工程伦理学、工程哲学方面的知识,实现机械工程力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也使得学生在力学专业学习中思考生命、自然等问题,树立关爱生命、敬畏自然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以实现科学创新与科技伦理关注的结合。
四、师校协同:创设健康的课程思政教育环境
我们处于互联网的大环境中,互联网开放性特征也要求我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部教育的融入时要具备舆论危机意识,以网络环境的有效监管做好舆情危机处理,让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更稳定更持久,真正走师校协同之路。加大教师培训,调动教师课程思政项目参与的积极性,自觉学习完善自我,发挥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监管作用,确保课程思政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及教育价值的综合实现。同时,教师要自觉参与网络环境监管,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以互联网教育优势的发挥带来机械工程力学中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以互联网为桥梁深化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沟通融合,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学校方面要重视并支持机械工程力学等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项目实施,推动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改革,优选互联网教育平台[4]。优选思想引导性强,且具有文化娱乐属性,覆盖学生生活服务、教育教学等各领域的线上互动社交媒介,优选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兼容性强、沟通性强的媒体平台等,做好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各方准备。
结束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要求机械工程力学教学中必须做好思政教育的关注,以机械工程力学教学中思政教育元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实现两者的融合,让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带来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的协同培养,让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贺小伟,刘金秀,张有强,王龙,弋晓康,何义川.“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建设[J].教育现代化,2020,7(50):103-105.
[2]袁吉.工程机械管理课程思政探索[J].科技风,2019(32):90.
[3]檀文君,吴芳芳,张玲.关于机械工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与探索[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7):143-144.
[4]吴芳芳,檀文君,年晓明.发挥文体活动在机械工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7):154-156.
作者简介:刘敏军(1966年2月),性别:男,汉族,江西省宜春市人,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单位邮编:330013,研究方向:轨道车辆电气,交流调速,电机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