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中职农学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0期   作者:马永生
[导读] 农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
        马永生
        (商水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周口 466121)
        摘要:农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理论课的重要性,专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目的。在农学课程教学中,要利用和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放开课堂、营造氛围、阅读史料、实践探索、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形成质疑素养,培养科学素质,提高科学能力,发现农学之美。努力培养学生探索客观世界的强烈兴趣和责任感,使中职农学课堂更具活力。
        关键词:农业专业;培养;科学素养
        中职学校农学专业是以培养服务农业的科技人员为目的的专业。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理论和技能,就一定能达到教育目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与科学的接触只是表面或都是一些技术层面的,而不是精神层面的。这是本末倒置。在农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利用和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使学生“判断天地之美,分析万物之理”,对探索客观世界有强烈的兴趣和责任感,使中职农学课程更有生命力。
一、教师应注重专业实践,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拓展
        因为农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所以对于农学教学来说,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农学科学思维尤为重要。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实践教学。因此,中职农学专业在设计相应课程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科学的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季节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将技能模块结合起来。不仅如此,还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标课程,填写不同的学习单元信息,实施教学计划。在课程组合的设计上,要使专业技术课与专业基础课合理衔接,并在专业技术课中增加一些专业基础课进行讲解,使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根据专业目标和生产季节组织专业教学。
        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理论教学获得的专业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找出不足,调动积极性。这样,理论课的讲解就要始终与实践相结合。为了弥补教材滞后的缺点,第二课堂应通过实地实习、社会调查、走访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开放。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体验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生产力,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热爱劳动的习惯。总之,只有动手操作才能全面检测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植物细胞是肉眼看不见的。如果你不直接观察他们,你就不能学好这部分。这里我们需要用显微镜,让学生直接看到。眼见为实。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的技巧。此外,每年还带学生建设蘑菇场、养猪场、渔场等校园实践基地,系统组织学生到果园、菜园及周边农村开展季节性专项实验实践。我们鼓励学生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查和农产品市场调查,让学生真正学会技术,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勤于农业的优秀研究素质,同时锻炼学生的意志,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活跃课堂,激发创新潜能
        创新思维素质是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农业课堂上,教师始终是“导演”,是知识和经验的唯一拥有者,从而掌握课堂的大局,顺利“指挥”自己编写的“剧本”。学生只需要有耳朵去接受,并且长时间重复过去的“真理”,哪里有什么创新可言。

所以老师应该放开教室,从前台退到后台,把教室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学生肯定会给老师一个很大的惊喜。在学习马铃薯种植课时,老师只做一个简单的讲解,其余的让学生来做。学生不受书本的限制。他们切马铃薯时,会把不同大小、形状的马铃薯切下来,用不同浓度的调节剂浸泡,种植时做标记,收获后再比较,找出最佳的马铃薯切法和调节剂浓度。老师很少干预全班。就算错了,也没关系。学生们将设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兴趣,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农学教学的创新素质表现为:观察力强,洞察力强,能发现真正有价值的农学问题;好奇心强,求知欲强,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做出大胆合理的假设;具有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能力,通过逻辑和数学分析,能够从验证结果中得出正确准确的结论。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经常采用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方法可采取以下几点:1)合理运用比喻教学法解决问题。在讲解细胞学时,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比喻修辞,使单调的知识生动有趣。例如,磷脂分子可以比作爆米花,蛋白质分子可以比作花生,细胞膜的结构可以比作花生饼。一般来说,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对象将抽象的教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印象。这样既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2) 让学生联想。从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在中职农学教学中,有些老师可以让学生联想,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植物光合作用》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一些基础知识,使学生产生联想。简言之,学生可以假设他们穿的衣服是植物的绿叶,皮肤是营养传递的通道。然后,他们可以通过晒太阳使衣服进行光合作用,然后产生的营养为自己的生长发育提供。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我也可以说二氧化碳消耗和产生氧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准确理解,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我们可以举出长跑的例子来解释,老师可以问:为什么人们在长跑中会有背痛和腿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想到人在长跑过程中由于支撑不足而导致身体机能出现问题。这时,老师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无氧呼吸的知识。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添加相关轶事。一般来说,农学专业课程比较单调枯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添加与知识相关的趣闻轶事,提高对农学专业课程的兴趣。比如,在讲解遗传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前介绍一些小故事,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然后进行深入的教学,及时提问,使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授课,逐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结语
        在研究客观科学事实的同时,不能忽视农学教学中的审美因素,这也是科学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如种子的发芽,花朵的盛开,或弱或强的茎干,或一片长长的叶子。只要你有一颗敏锐的心,你就能享受到美丽。特别是在显微镜下,任何不重要的作物结构都会以心跳的图像表现出来,让人感叹植物世界的神奇与美丽。人类社会与庄稼有着密切的情感关系,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就会有点睛之笔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用专业现象或事实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正确地欣赏美、创造美。在农学教学中,美学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改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最终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进步。总之,在中职农学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只要我们立足人文教育这一大主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思考,认真实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 卫 华 . 关 于 中 职 农 学 专 业 教 学 的 思 考 [J]. 新 课 程( 中 ),2013(2):22-25.
[2] 沈中华 . 中职农学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探讨 [J]. 时代农机 ,2011,38(3):196-197.



作者简介:马永生,1981年4月,男,汉,河南商水,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职种植专业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