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0期   作者: 王媛芳
[导读]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
        王媛芳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西街中学   721400
        摘要: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分析、逻辑推导、想象创造等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时期,高中生的学习,不再局限在简单的算数上,而更重要的则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经过小学与初中阶段的系统学习,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已逐渐成熟,但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却依然相对低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主要从学生学习方式、思维培养和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上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精髓。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引言
        在学习方式的创新上,就是通过趣味化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各种复杂的数学知识,而是逐渐的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如:喜欢思考数学问题,大胆质疑权威等等,这些都是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效率提升等多元化的教学要求。
        1掌握科学正确的错题整理方法
        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建立、利用“错题集”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出现错题时,要理性地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在课堂学习中要认真听讲,着重标记数学知识中的重要知识点,将自己的思考与教师所讲解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整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整理错题时,要明确、详尽地标注出错题原因。如发现自己不能完全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自己的疑惑与不同见解,并及时向教师或同学请教,直到完全吃透弄懂。教师在讲解错题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还要要求学生将课堂所学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发散数学思维,让“错题集”真正为学生所用,在为学生提供复习资源的同时,还可据此开展强化练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建立错题集时,完全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学习习惯来设计错题集,如此才能真正发挥错题集对学生的兴趣带动作用,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在整理数学错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错题的不同类型及其所涉及的不同知识点,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错题体系,只要方便自己查阅、温习就好。如可用“※”标注出涉及“函数”知识点的错题,在后续翻阅时,便能够一目了然地认识到自己在此类型的题目中出过的错误,以后切勿再犯;还可用不同颜色的笔代表不同类型的错题,或者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分辨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是否为重要知识点、易考点等;再者还可用不同符号标注出自己对错题的掌握程度,根据已经完全掌握、一知半解、完全不懂等几种不同状态,对错题给予不同的标注。以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突出重点、层次分明地回顾与学习。整理错题的方法有很多,学生不仅要掌握教师所传授的方法技能,还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摸索,总结符合自己学习需求的错题整理方法。利用“错题集”,还可提升数学解题方法的灵活性。数学习题往往都是根据知识点而衍生出来的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习题,然而无论题目形式如何变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且有迹可循的。很多学生在面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形式的题目会茫然无措,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不彻底。因此,教师要向学生重点强调要将错题根据其知识点的不同进行整理分类,掌握关于该知识点的更多题型,以免反复出错。


        2借助于生活教学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的教学目的由“学习数学”到“运用数学”转变。“学习数学”就是把教材内容学会弄懂就行了,但“运用数学”则更进一步,要结合生活常识和经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也就是说,“运用数学”要比“学习数学”高一个档次。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把“学习数学”转为“运用数学”呢?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所谓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生活即教育,生活内容即教学实践内容。比如:在《统计》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随机抽样”的概念,如在产品货物的质量验证中,有些产品是可以完全进行单个检验,但是对于批量大、数量大的特殊产品,是无法进行单个检验的,如:电灯泡、玻璃等,这些产品的质量验证必须要通过“用样本估算整体”的方式进行合格计算,即在一定产品中抽取一部分产品,检验这一部分产品中的合格率和不合格率,这样就能大概算出整批产品的质量合格率和产品数量。在这样的运用教学中,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积累数学知识的好习惯,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辨别
        类比属于合情推理的一种,是结合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发现对应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它实际上也应该是一种联想过程,是对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某些相同的属性进行联想,并由此展开辨别.因此,笔者认为类比思维的开启应该对应着联想和辨别工作的进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各种设想,并采用发散思维来对问题的形式展开分析.当问题的有关情境发生变化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着变或者不变展开比较,以动态的视角展开联想,最终发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这种情境下所展开的类比将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富有智慧的创造.比如,在研究圆锥曲线时,学生对双曲线的有关规律进行探索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回顾圆和椭圆,从这些曲线的形成、方程、图像等多角度地展开联想和辨别,这样的操作不但有助于学生在类比过程中完成对双曲线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最终完成对有关概念的系统化建构.
        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降低教学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上论述仅为笔者个人浅见,期望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借鉴,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仍然需要广大的数学教师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国成.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解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9(3):103-103.
        [2]樊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4):0014-0014.
        [3]白雪.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知识文库,2019,(2):P.104-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