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开放性问题教学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3月   作者:施晓燕
[导读]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且探究性较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诺邓镇九年制学校  施晓燕  672700

摘要: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且探究性较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高年级开放性问题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开放性问题;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针对开放性问题,对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做起,综合其        多方面能力进行训练。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教师要转变观念,激发人才创新意识。在课堂中使用开放性问题,就是对学生思维水平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高年级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来看,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层次性,所以对于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则需要教师考虑层次性这一特点,分析所设计的问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性、是否衔接得当,确保能够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性的作用,帮助学生逐步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个重要原则,其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毕竟教师如果没有进行深入的创新,那么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不会有创新,而且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这个特点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发挥创造性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开放性问题教学策略
       (一)设计层次性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提问中,教师经常提出一些概念性问题或基础性问题,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对教学的辅助意义较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问题,可以从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来划分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将难以发挥提问的作用,学生也难以掌握知识;但问题也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层层递进,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逐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一个三角形花圃的三条边长分别是7,10,12米。问题1:若这个花圃底边12米上的高为6米,该花圃面积为多少?问题2:小明和小红都想管理花圃,若将其平均分为两部分,该怎么分?第一个问题是封闭性的,比较好解决;第二问就是半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扩展思维。



        (二)设计生活化问题,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
        知识源自生活,数学这门学科也不例外,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上,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则需要教师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帮助小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课上,对于问题情境的涉及,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平时所熟悉的事物,依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数学问题,引导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有效地掌握知识,以此来提升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水平。
        例如,李大爷家盖新房,其中一面墙由长为7.5米、宽6米的长方形与底为6米、高2米的三角形组成,若每平方米的墙面需要使用90块砖,这面墙一共需要多少块砖?此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有三角形与长方形面积的组合,若是基础不牢的学生,可能只会使用一种面积公式,或者直接放弃解答此问题,教师借助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开放性的改编,如:李大爷家盖新房,现在只盖好一面没有房梁的长为7.5米宽为6米的墙,若每平方米墙面需使用90块砖,砌好这面墙需要多少块砖?如果再盖房梁,这一整面墙至少需要多少块砖?将教材中的问题分为两步计算还增加了开放性的问题,循序渐进解答问题,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三)设计开放题型,激励学生提问
        目前,学生所做的练习题大多是封闭题,条件完整,结论唯一,教师容易批改,对错明显。这些题目在巩固学生知识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作用,但是在提高学生思维方面,作用就不再那么显著了。开放题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开放题的开发,精心设计好开放题。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把一些封闭题改为开放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完工程问题后,我把“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15天,丙队单独完成要20天,三队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这道题改为“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15天,丙队单独完成要20天,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这样一改,学生发挥的空间变得很大,学生也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开放题,激活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大胆提问,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培养和提高问题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上,有效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可以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帮助小学生实现数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之时,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应用开放性问题教学策略,激活小学生的兴趣,促使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研究中,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白金龙.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分析[J].中华辞赋,2019(07):156.
[2]李焕.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华少年,2019(19):164.
[3]周连莉.设计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研[J].成才之路,2019(10):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