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3月   作者:谭凤
[导读] 儿童从幼儿园学习进入小学学习的过渡阶段被称为幼小衔接,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变。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相互联系,却又独立存在。幼小衔接存在问题,会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良好发展。

重庆市开州区云枫中心幼儿园   谭凤  405400

摘要:儿童从幼儿园学习进入小学学习的过渡阶段被称为幼小衔接,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变。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相互联系,却又独立存在。幼小衔接存在问题,会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良好发展。基于此,对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问题;教学策略
        引言: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从身体和思想上的重大转折点,在这一关键节点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引导,对幼儿整体的成长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幼儿成长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幼儿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配合才能保障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幼儿教育之幼小衔接的现状
        (一)衔接教育过程中力度欠缺
        幼儿时期是儿童发展的最初时期,幼儿园教育大多以游戏教育为主,大多数儿童都比较富有好奇心和兴奋感,也对当前阶段教育模式较为适应。而步入小学阶段后,教育目标由儿童心智培养转向学业素养教育为主,课业压力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趋渐上升,故部分幼儿很难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甚至对迈入小学大门产生拒绝的内心想法。为了让广大儿童尽快适应幼小身份的变化,教师必须做好环境衔接工作。但在当前,小学相较幼儿园而言衔接工作做得较为不足,相关准备工作有所欠缺,这就极易导致幼小衔接工作环节的作用发挥空间不足。
        (二)幼小衔接方式有效性不足
        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方式与小学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学前教育更加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让幼儿智力得到良好发展。但是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是知识学习,且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这一阶段孩子会增加知识积累,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式,要求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学习。幼儿园和小学存在的教育目标差异让幼小衔接出现工作缺失。
        (三)家长缺乏对于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培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幼小衔接阶段更是需要家长通过正确的教学观念对幼儿进行引导,才能促进这一时期幼儿的发展。但是在现阶段家长普遍忽视了对孩子自身的教育,而将重心放在了为幼儿寻找教学资源更为优秀的学校上,将教育的任务全盘交付给学校,幼儿在家庭中却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在思想观念上一旦出现偏差是再好的教学资源也无法弥补的,会极大地威胁幼儿成长发展。



       二、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培养孩子的沟通交往能力
       小学时期要求孩子比幼儿园更加独立自主,而且面临的环境也更加复杂,因此孩子的个人品德和沟通能力都是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必备条件。而其中,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最为关键,家长要经常带着孩子外出,多见陌生人,让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更加勇敢,多带孩子与其他同龄人一起玩耍,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也可以多与比他们年龄大的孩子交往,让大龄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引导。同时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朋友的身份向孩子分享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逐渐让孩子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分享的内容包括玩具、食物、心声等。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耍,让孩子自己照顾朋友,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二)改进幼儿园课程设置
       幼儿园需要转变自身在幼小衔接实施课程设置的错误观念,选择更偏向于幼儿园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推进这一时期的课程教学,例如分组合作和游戏教学都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设置培养幼儿数学思维、前阅读、前书写等能力的相关课程,保证幼儿能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到学习中,让幼儿在轻松平稳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对有效衔接幼小阶段提供帮助。
        (三)加强家长与老师的联系力度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自然离不开家长的帮扶支持。家庭教育与成功的幼小衔接过程密切相关,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成长建设。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园机构也需要将幼儿的父母视为衔接工作的重要一环。例如,幼儿园可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老师与学生父母的交流,对家长说明近期幼儿的学习成果和生活习惯及学习程度,同时加大对幼儿衔接工作的宣传力度,为幼儿家长打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预防针,让家长和幼儿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教师在家长会中还需要引导孩子和父母身份的双重转变,让幼儿在转变学生身份的同时,家长在家庭教学环节对幼儿的态度、指导、情感等方面也适时做出相应调整。通过不定期家长会的开展,在强化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能使父母更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性,以便于更好地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四)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将幼小衔接落到实处
       幼小衔接教育的开展,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之内。针对大班的幼儿,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方面的幼小衔接活动,让大班幼儿亲自体现小学生的生活,促使幼儿有更好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例如,在大班下学期,组织幼儿到附近小学参观,让一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带领他们一起做操、戴红领巾、升国旗等等,让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缓解其紧张的情绪,通过实地的参观,幼儿对小学生活有更加真实的认知,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过度的重要教育,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教师应当深入审视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科学改革创新,实施科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强化家校合作,发挥家校合力,促使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娜.浅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几点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193.
[2]司坤,梁婷.浅谈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展与实施[J].家教世界,2019(33):35-37.
[3]曹亚彬.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9(33):282+2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