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数学备考复习中“应试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3月   作者:丁和花
[导读]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一直是各学段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考数学复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实际教育教学有所帮助。

云南曲靖罗平县第三中学   丁和花  655800

摘 要:近几年来,素质教育一直是各学段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考数学复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实际教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数学;应试能力;核心素养;融合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本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品格和能力,它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人修养、能力培养、社会道德、情感等。它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也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学习能力等。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依据    
        首先,高三阶段的学生面临转折,他们即将步入大学校门,如果在这个阶段他们没有良好的自制力、学习能力、道德素养,那么很有可能会步入歧途。因此在高三阶段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而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完全相符的,从这点来说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高考数学复习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1.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复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要鼓励学生挑战困难    
        4.在复习中挖掘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高考数学复习中应注意“精”和“延”  
        (一)题海无边、“精”字是岸
        高三复习总是有做不完的题。教师忙着出题、讲题;学生忙着做题,问题。其实,只要我们在选题、讲题、训练、点评等环节,在“精”字上下功夫,就可以将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救上岸。



        数学素养是慢慢积淀养成的,而高三需要冲刺、要和时间赛跑,只有在高三复习的每个环节上求精,才有可能“慢”下来,素养才可能养成。
        (二)做好“三延”,促进融合
        核心素养是指向过程的,是在过程中“养”成的。 高考数学的备考应改变指向答案的就题论题的“短、平、快”倾向;改变唯一指向应试、简单机械、重复强化的“强攻”;改变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法轻想法、重记忆轻感悟的训练模式;改变应试竞争的倾轧。
        (1)延伸问题的探究。
        数学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严密逻辑系统。一个问题(或现象)往往蕴含着一种规律(或原理),一个问题的求解,获得的不仅是解题的结果,也揭示出了一种认知规律,进而悟出其中的道理,积淀人格素养成分。
        (2)延长数学的过程。
        高三复习,无论哪一个环节,哪一项内容,乃至于一个具体的问题,都应还原数学应有的过程,落实好重要的环节、步骤,挖掘出蕴含其内的隐性价值,成为提升数学素养、培育人格素养的育人过程。
        以“数学运算”教学为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运算”作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组成之一,提出了明确的具体的要求。运算也是伴随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最长的内容之一,它在高考数学试卷中所占权重也是最大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现场运算耗时太多,而成了被省略的部分。然而,素养恰恰隐含在过程与反思中。在每年的高考质量分析中,学生在“运算”这一关,要么速度跟不上,要么准确率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表面上略去的是过程,而实际上“丢失”的却是素养。
        (3)延展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改革,明确将合作学习作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高三数学复习更需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指导学生自愿“搭档”的前提下,结成紧密型“学伴”,共同研究问题,相互解决疑难,使高三复习的过程,在促进应试的同时,收获同学情谊,深化合作认知,养成健康人格。
        总之,就高中数学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不以考试分数为依据,而是注重在一点一滴的教学中进行积累。   
参考文献:    
[1]蒋智东.从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角度谈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高三复习为例[J].中学教学,2016(21):13-15.    
[2]陈玉娟.例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维度[J].数学通报,2016,5(8):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