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加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3月   作者:韦金山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主要目标,深化学生的思维深度,使学生可以站在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思考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小学   韦金山 5334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主要目标,深化学生的思维深度,使学生可以站在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思考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和有效性。伴随着新课标的贯彻落实,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得到了高度关注,其中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增强学生的评判能力和反思能力,主动约束自身道德行为,并掌握有效的反思方法。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平台,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并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以达成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标。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指引,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学生,了解其兴趣所在,在教学中以此为切入点设计思辨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图片、视频资料,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系统性原则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新知识的讲解,还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以免其出现“边学边忘”的情况。除此之外,在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任务后,教师还要精心制订复习方案,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引导其系统性地复习本章节的知识,建立健全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激励性原则
        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但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喜欢展示自我,若能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其表现欲望就会更加强烈,在学习和思考上也会更加积极。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遵循激励性原则,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学生的思考行为,教师要给予肯定,如果学生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新颖的、有创意的想法,或者其思路非常严谨、缜密等,教师更要给予其称赞和表扬,让学生及时得到反馈,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对于思路存在错误,或者稍有不足的学生,教师则要多给予鼓励,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除了语言激励外,教师可以提前购置一些作业本、铅笔盒或者小玩具等,奖励给认真思考的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培养思辨能力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用好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础教学任务,也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中,要真正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就要从分析和挖掘教材着手,在把握教材基础内容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挖掘教材深度,训练学生思维,避免学生在思维认知方面停留在表面层次,从而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小学生的年龄小,各方面发展都不够成熟,所以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时,难免会停留于表面层次。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达成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标,就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抓住学生的思维空白点,让学生在深度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学会思辨。例如,在教学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教材插图,让学生观察父母批评教育孩子的画面,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回忆父母生气的场景,并给出对父母的评价。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不必急于给出评判,而是让学生谈谈父母在怎样的情形之下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让学生学会客观分析和认真思辨,意识到父母的批评教育有他们的良苦用心,一切都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爱。
        (二)营造话题情境,培养思辨能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要合理设置话题,增强学生参与话题探讨的积极性,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拓展,让学生在参与话题情境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深度学习,让学生在高级思维活动当中强化思辨品质。营造道德冲突的话题情境,对于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思辨水平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过去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往往习惯了顺风顺水,这会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降低学生的思维活力,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设计冲突话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道德判断力。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礼貌用语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情境:不少学生在学校当中能够做到文明礼貌,但是在生活之中却常常无法做到尊重长辈,行为举止非常随意,请大家回想生活当中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并探讨一下正确的做法。这个话题非常贴近生活,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话题情境活动的过程中发展思辨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处于思维活跃和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能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抓住教育时机,用好教材,纠正学生的品德行为,强化学生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林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N].科学导报,2019-12-10(B03).
[2]胡成德.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84-386.
[3]夏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36):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