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助力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 卢云霞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3月   作者:卢云霞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需要构建家校联动的教育模式。文章在探究中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指导与中学生身心特征,对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展开探究,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促进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

海南省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   卢云霞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需要构建家校联动的教育模式。文章在探究中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指导与中学生身心特征,对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展开探究,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促进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家校共育;初中;心理健康;家风塑造
        引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初中学生产生了多元化的影响,学生在接受新的事物过程中心理活动也逐渐变得复杂,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开始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庭都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联系沟通中理解学生的问题与需求所在,从而给予更好的引导和帮助,舒缓学生心理压力,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一)明确学校的教育主体地位
      学校和家庭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从客观角度来看,必须明确两者的主次地位,学校作为专业化的教育机构既要承担知识教育,也要发挥育人作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感情波动较大,内心的复杂性逐渐提升,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开设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任职教师都具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资格,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从这些内容来看,应当明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地位,创设以校园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辅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课程内容存在枯燥性特征,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因此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学活动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长期复杂的教育过程,单一的心理健康课程成效有限,需要在其他学科中进行有效渗透,如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情感发育、音乐教学中利用积极向上的作品给予学生美的熏陶。
        (二)促进和谐文明的家风塑造
      家庭因素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父母感情不和,相处并不融洽,学生的自卑、敏感等负面心理也会随之增长。这种情况下需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能仅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关注,避免由于前期轻视和忽略导致出现问题才追悔莫及的情况,需要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父母应当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既要重视学习成绩,但也要规避盲目追求成绩至上的误区,防止学生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家长需要对素质教育观念的内涵加以深化理解,将孩子的成长作为家庭重点,真正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对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疏导和帮助,展现出家庭教育的内在价值。此外,家长需要促进和谐文明的家风塑造,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理解良好的家风对于孩子心理健康发育的积极作用,给予孩子端正的价值观念引导,使孩子可以明确成长目标,规范自身行为,在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行为习惯,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力条件。



        (三)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家庭与学校是初中生心理教育的双主体,二者均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以及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而持续的影响。同样,学校教书育人的属性也使其必须将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目标。家庭与学校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而密切联系二者则是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的先决条件。首先,学校要积极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心理表现不少初中生为留守儿童,父母、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隔阂,一些父母虽然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但由于工作繁忙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少,往往不太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甚至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也茫然无知。学校要关注学生在校的心理表现,定期向家长反馈,特别是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与其家长及时沟通、交流。
        家长要倾听学校的教育建议,做好配合教育工作。家校共育对家长的教育素养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多家长并不具备心理教育能力。所以,学校要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家长也要认真听取学校的建议,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创新家校共育的方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家校共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借助各种信息工具,如微信、QQ等,能够有效提升家校共育的时效性。基于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建立家校共享的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公众号或是微博的形式定期发表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如《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疏导》《如何成为孩子的“大朋友”》《家庭文化与孩子成长的关系》《如何有效发挥家校联动教育作用》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家长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四)开展社会教育
      保障初中生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社会各界均要参与其中,因此,家庭、学校在构建共育机制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教育的作用,重点发挥好社区教育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社区教育起源于美国,是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形式。社区教育以社区为阵地,以大量的社会工作者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为主要力量,对当前家校共育下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社区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一线、二线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已经在积极探讨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对策。家庭、学校要与社区构建密切的合作机制,借助社区心理宣传讲座、社区心理辅导等来帮助初中生克服心理问题。
        结语:学生的成长教育并非学校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构建起家校一体的教育模式,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和家长都应当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掌握,运用科学有效的办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咏民. 初中管理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20, 000(006):227.
[2]王翠美. 基于积极心理学例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新课程教学, 2020(12).
[3]曾瑛.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探究[J]. 成长, 2020(5):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