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知识想象力培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郑青苗
[导读]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

        郑青苗
        厦门市翔安区金山小学    福建厦门361101  
        [摘要]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在小学数学中,反映数和形本质属性的数字、图形、符号、名词术语和定义、法则、数量关系等都是数学概念。由于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加上小学生生活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弱,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片面注重概念的形成结论,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的体验;注重概念表面特征的感知,忽视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本文根据概念教学出现“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探索”的现状,从概念的引入环节、形成过程阐述在小学数学概念知识教学中如何进行想象思维训练,发展想象力,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想象力;培育
        小学阶段是人的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数学想象的表现形式,属于创造性想象[1]。教师在讲授概念课时,要结合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动手实验等学习方式抽象出数学概念。
        一、重概念形成过程,培养想象力
(一) 巧设情境,激活创造想象
         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引发想象。形象思维以表象和想象为基本形式,以观察、实验、联想、类比、猜想为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巧设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想象,内化知识。
        如教学四年级《平行与垂直》,在概念引入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把两根小棒想象成两条直线,如果老师把这两根小棒随意往桌面一扔,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测这两条直线可能会有几种位置关系?把自己的想象画在纸上。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特点,进行分类,逐渐引出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定义。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让学生通过想象,获取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训练学生形象思维。
(二)借助操作,发展空间想象
        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以直观想象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探究,在实践中感知,在探究中获取新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教学的知识要点,易混点、借助操作,观察对比,理解掌握知识的内涵。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先借助长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在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的基础上,感知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它表面6个面的总和。接着让学生把长方体的六个面逐一展开,有序排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研究如何求它的表面积。当学生根据表面积的意义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的总和,用长×宽+宽×高+长×高+长×宽+宽×高+长×高求出它的表面积;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长方体的展开面。

在观察中,学生如果从竖着看,根据“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可以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长×宽×2+宽×高×2+长×高×2;从横着看长方体的表面积这要算出前面、上面、左面的面积的和再乘以2。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是(长×宽+宽×高+长×高)×2,板书如下图: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直观想象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对比、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在对比优化提炼出中得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最简捷计算公式。
        二、抓概念本质属性,发展想象力
        (一)化难为易,促进想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数量关系、定律性质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教学时,教师把教学内容融入在游戏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驱动学生想象,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形象、生动。如在教学整数的《乘法分配律》,学生对“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的理解较难,学生计算起来容易出现或者错误。教师可以结合(4+2)×25=4×25+2×25,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比较它们的联系和不同,并追问为什么三个数变成了4个数,25为什么出现两次?为巩固对定律的理解,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握手游戏”情境:把4和2看成两位“客人”,25看成“主人”,客人到主人家做客,主人与客人“一一握手”。此时,师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主人握手次数与定义中的“分别”吻合,形象感知主人握了两次手,从而领悟了乘法分配律的真正含义。
        (二)化抽象为具体,建构想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习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师要深挖定义,让学生理解数学定义抓住概念的本质,形成新的知识架构。以长为6厘米、宽4厘米长方形,要求它的周长为例。学生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即6+6+4+4=20厘米,把四条边逐一相加得到长方形的周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周长即两条长加两条宽的和,得出6×2+4×2=20厘米。但是,学生对(长+宽)×2,为什么要“加括号”乘以2,较难理解。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动态演示,把一只手的食指看成长,大拇指看成宽,食指和大拇指组成一组“临边”,再让学生把这两组“临边”反向组成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想象,在形象动态演示过程,学生发现这个“临边”其实就是长方形的“长+宽”,两组临边的和就是(长+宽)×2,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再通过与长+宽×2对比,强化为什么“加括号”。这样的动态演示、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模型建构,加深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
        想象力是思维的一种重要能力,对概念的理解需要想象力。在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教学结论,忽视形成过程的体验,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要把关键词进行拆解,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概念教学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肖启明.学习数学需要想象力 [J]. 《科技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