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生活之露,绽品德之花 ——浅谈道德与法制课程生活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陈伏建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陈伏建
        义乌市青口小学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结合教材,携手家庭和社区,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渗透思想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 小学德育 生活教育 立德树人 品德教育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德育的主力军。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才能在无形中润泽学生的心灵,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整个教学中构建小学生德育氛围,结合环境,挖掘素材,通过活动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态度,健全学生完美的人格。
        一、实践活动,生活教育润泽心灵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他指出要让学生在“做中教、做中学,实现教学做合一”。新课程标准也极力倡导教育生活化,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才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本质功能。
        教师在教学四年级《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单元时,可以结合学校和班级的种植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低碳与环保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学校种植园中开辟“绿色蔬菜角”,让学生种植绿色无污染,不使用农药的蔬菜瓜果。在实际的农作物种植劳动中,做好研究报告,感受如何减少农药污染,创造绿水青山,保护环境。同时,教师还可以携手家长和社区,开展“进社区”活动,组织好学生进社区进行“低碳生活,低碳出行”的宣传活动,做一名环保小能手。在班级中开展“变废为宝”创意小作品评比活动。在废弃物大变身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环保意识。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二、文化传承,感恩教育为尊重塑形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学会感恩,是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拥有美好心灵品质的根本。《道德与法制》课程中诸多章节和单元涉及到感恩教育。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结合“二十四孝”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通过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教学《这些事我来做》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家务:洗衣服、叠被子、做饭、扫地、整理房间等,体谅父母的辛劳。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学会自我管理,整理物品,整理房间。为爷爷奶奶照顾菜地,陪他们去采购物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父母。结合传统节日“重阳节”,开展一系列“爱老敬老”的活动,如给老人家“洗洗脚、揉揉肩、捶捶背”,给社区孤寡老人送温暖,给敬老院的老人们献爱心等活动,由近及远,向家人、社会延伸。引导他们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参与社会,让他们从小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大自然。使他们形成热爱生活、关心集体、主动解决问题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主题活动,法制教育为成长奠基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是进行系统法治教育的主要基地。 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机渗透了很多相关法律的基本常识与知识。例如三年级上《安全记心上》一课,渗透了《交通安全法》;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渗透了《环境保护法》等。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依据教材的学科特点,以教材为依据,课标为准绳,做到有的放矢,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同时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在课外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教学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可以邀请法治副校长为学生做主题讲座,渗透《禁毒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还可以开展如“我学法,我懂法”的中队活动,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进法院做“小法庭长”的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法、在思想上懂法、在行动中用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法治修养,从小培养孩子们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真正做到尊法、守法、用法。让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在每一个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为青少年今后的茁壮成长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德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生活教育,润泽孩子们的心灵,结合传统文化,携手家长和社区,开展感恩教育,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多元化构建德育氛围,润泽孩子们的心田,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 11) : 71 - 72.
[2]马秀娥.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 03) : 177 - 179.
[3]王建娅.做一名新时代的“三得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三得”中趋于高效[J]. 天津教育, 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