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推陈出新 ——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罗考余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指出“写作必须与阅读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

        罗考余
        惠东县大岭洪湖小学,广东 惠州 516321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指出“写作必须与阅读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是学生的“输入”、内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写作积累相当丰富的经验,建构学生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能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写作则是“输出”、升华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借助文字的形式宣泄自己的情感,让学生的文章更加光彩夺目。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重视“以读促写”活动的开展,推陈出新,方能够有效提升写作教学有效性,为学生送去更优质的教学服务。本文将在“以读促写”的背景下,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策略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写作教学
        针对阅读与写作的阐述,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学生“倾吐”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写作的法度,显然与学生“吸收”过程有很大的关联。因此,以读促写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运用自己教学智慧,借助相应的教学手段助力“以读促写”在语文课堂“落地”,以便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吸收”更多阅读知识,丰富学生的见闻与学识,帮助学生积累相应的语言材料,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才会做到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富于自己作品灵魂,让人读之神往,回味无穷。那么,具体该如何利用以读促写创建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呢?
        一、巧妙借助阅读,为写作“添砖增瓦”
        若写作过程是学生在盖房子的话,那么,语言材料、修辞、语言运用技巧、文章的布局谋篇等则是学生“盖房”的“砖”与“瓦”,而这些“砖”与“瓦”需要学生在阅读当中探寻,并做相应的积累,为“盖房”(写作)做准备。《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观察阅读材料,掌握文章的结构,欣赏阅读中的语言材料,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与语言运用技巧,进而能够有能力欣赏文章当中比较优美的句子,让学生受美的教育,熏陶学生的思想,浸染其灵魂,让其灵魂深处住着花香,才能在“释放能量”(写作)之时,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观察发现,小学生写作往往会出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情况,深究其因,跟学生无法“吸收”阅读知识、阅读量小等有关。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阅读教学过程,帮助学生从文章当中“汲取营养”,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眼界,避免闭门造车现象的发生。
        比如,在“海上日出”一课时,为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一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笔者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字数不受限制,但需要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养成批注习惯,形成个性化鲜明的观点,学生才能逐步构建起自己独特的语言“数据库”,便于学生今后随时随地的提取“数据”,有效转变学生无话可说的情况。如,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动词(如,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冲破、跳出等)旁进行批注,但其中一个孩子在“终于”这个副词旁进行批注,他认为从“终于”二字当中可以看出太阳升起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正如学习一样,不付出努力是不会有成功的。虽然这个孩子的批注的字数不多,却有了不一样的见解,对于学生今后的写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阅读故事,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教学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故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阅读故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基础。要知道,小学正是学生爱听故事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性的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故事,让学生了解阅读文本背后的故事或相关的故事,丰富学生知识内涵,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
        比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首七律诗,理解诗句意思,笔者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从读准字音、读通古诗、读懂古诗,再到深入理解诗歌,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这首七律,在理解诗歌之时,笔者运用一个主问题来统领整篇文章教学,紧扣“长征的艰难”和“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条主线开展教学,层层深入,同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述三个故事,即“长征”、“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让学生真正“重温革命岁月”,加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使得学生心灵受到熏陶感染,体会到长征的艰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
        三、巧借阅读文本,灵活进行写作
        1.仿写。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仿写则成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突破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仿写训练,让学生能够踏入写作行列,令学生可以“入门修行”,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比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笔者截取了“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轻轻流入云际。”这两句进行仿写。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判断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白色的大花”指的是羊群,“绿毯”指的是草原。接着,笔者引导学生理解后一句,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欲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凸显草的色泽和草的生命,洋溢着无限的热爱和赞叹之情。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相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通过分析,让学生能够透彻理解优美句型,令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仿写活动,从而助力学生借助阅读这个“踏板”,向着写作更高层次进发。
        2.妙写。阅读文本当中时长会出现“留白”现象,留白部分虽与原文故事情节发展无益,但却是学生进行创作的良好机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留白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借以发挥学生写作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比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为让学生开展妙写活动,笔者让学生自主开展阅读活动,并发现其中的留白部分,让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创作。有的学生详细描写渔夫出海的相关活动,尤其是在遇到极端天气之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有的学生则以邻居西蒙的角度切入,写出西蒙在临死之前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展现了一位濒临死亡的母亲不舍孩子之情,情入文三分,令人读之泪目;还有的学生写了桑娜一家收容了邻居西蒙两个孩子之后的生活.......不论从何处入手,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都“调到最大调度”,充分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借助阅读之力,帮助学生开展写作活动,攻克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难题,让学生在创作中独创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令学生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 卢聪勇.  好家长. 2017(07)
        [2] 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 陈寿宗.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12)
        [3] 基于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 陈红霞.  成才之路. 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