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卢清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新课改的逐步推进,
        卢清
        广西北流市新圩镇六旺小学    53740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新课改的逐步推进,社会对于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要求逐渐加大。因此,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在工作中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学生健康成长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
前言:
        小学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其教学质量重要性较高。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来看,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普遍存在自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兴趣爱好影响的阶段。他们容易感到沮丧和对某些困难或压力感到烦躁。如果不及时指导,小学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时指导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
一、班主任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如何训练学生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已经成为班主任面临的主要任务。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在心理上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他们不能做好所有事情,容易发生各种冲突和矛盾。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小学生致力于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成绩。父母和老师还试图防止学生受到伤害。这导致学生在父母和学校的过度保护下容易迷失自己,就会产生遇到挫折难以接受的后果。因此班主任需要实时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长期积压,容易导致精神疾病。随着个人追求的逐渐增加,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较多,并且容易被各种外界因素干扰,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各种因素的结合也将导致心理失衡。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配备专业教师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由于种种限制,目前的小学校园通常只有一两个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他们主要从事心理咨询,并且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非全日制学生,因此他们依靠他们为学校中的所有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是不现实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即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班主任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人格特征都有较详细的了解,因此更容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上班主任的长期管理经验的积累,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妥善处理,因此班主任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当然,由于种种原因,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二、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了解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
        只有积极探索,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实施教学方案。因此需要组建一支从事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这要求教师具有最新的教学理念,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知道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和亲近学生,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减少自己的情绪或心理状况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同时,教师还应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渗透方法,学习心理教育咨询的专业技能。学校还应组织骨干教师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取得心理咨询相关证书,以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二)创设良好班级氛围
        大多数学生习惯于将自己的情感和真实思想隐藏在自己的内心,很难展现出来。而良好的班级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切。这要求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并仔细发现学生的问题。负责老师不能仅仅扮演老师的角色,而必须努力工作以与学生保持亲密关系,与学生成为朋友,并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坦诚的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
        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教室上,因班主任老师需要采取一些良好的集体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提升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科知识还包含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科教学过程中,以便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教师在将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索能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二是探索能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使用严格的方法,而应灵活使用。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去中心化思维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因此,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指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正确途径,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
(四)在班级工作中做到赏罚分明
        学生自身都有荣誉感,如果班主任可以良好地运用学生对于自身以及集体的荣誉感,那么就会在教学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中,家庭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师需要在班级工作中做到赏罚分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条件也不同。因此,班主任可以加强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并允许家长通过开设主题班会议和家长会议来参与。这样,双方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发展,也可以取得最佳效果。校长还可以通过诸如“学校新闻”之类的平台及时向学生的学校状况的家长提供反馈。家长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向学校报告学生的家庭状况。这样可以使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地了解,通过家长和班主任的合作,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结语:
        综上,对于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未来学习生活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作为学生信任和依赖的角色,班主任应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刘继荣.浅谈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8,(5).
[2]罗燕.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昭通学院学报,2017,39(S2).
[3]高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整合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4]范建英.论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