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施教 促进思维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 谢养怀
[导读]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通过有趣、奇妙的图形教学
        谢养怀
        杭州钱塘新区月雅河小学,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通过有趣、奇妙的图形教学,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于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探究问题能力的提升皆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元训练,多维激发”的方式,科学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有针对性、计划性地锤炼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有效提升图形与几何版块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通过多元施教,来有效开展图形与几何教学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严格的规律性和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则更是如此。其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等方面都要过关。但是,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几何图形类的题目更是这部分学生最为头疼的题型。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当巧妙发挥图形与几何“百变灵动”的特点,带领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看待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帮助不具备良好空间思维能力的学生更快速的找到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以全面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一、借实物形象性,让学生更生动的学几何知识
        千古文明,文采浩瀚,历代先哲的智慧犹如璀璨的明星悬于苍穹。先人的智慧,即是曙光,同样也给后世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方向。古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好学之佳话,古人能够巧妙通过自己的智慧,找到突出困境的方法和谋略,这同样也给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路径。生活即是灵感的加工厂,生活中的实物,如方桌、黑板面、板擦、教室的门等等就是四边形;三角板、三脚架、糖三角等都是三角形……这些都是活灵活现的几何图形,将实物引入数学几何教学当中,一切几何概念自然也就变得简单易懂。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一课时,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遇到图形不规则、不常规的多边形时,经常陷入无从下手的境遇。所谓思维,即是思考的方式,只要能帮主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自然解起题来更加得心应手。
        又如,学生在解题中经常遇到的“求阴影部分面积”的这类题型,大多是一个常规图形加一个常规图形,或者一个常规图形扣掉一个常规图形这种组合方式,基础计算方式也是一个或者多个常规图形相加减。因此,在引导学生计算这一类图形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跳脱出多边形不规则的思考牢笼,可以引导学生将不规则图形,想象成生活中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如蛋糕、水果等等实物,适当的给这些“实物图形”作一些常规的加减法,分割成多个规则的图形,思路自然也就更加开阔,解起题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
        二、巧借新媒体之力,助推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教学时代——信息化教学。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如为了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几乎每个教育者都能掌握PPT、微课的制作和应用。除了这些基础的媒体资源,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如知乎、抖音、公众号、头条号等人气APP兴起,持续为社会大众的碎片化生活提供了能量。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就应当巧妙利用这些人气超高的APP,发挥其关注度高、浏览量广的优势,充分为学生的图形与几何的思维训练加油赋能。
        目前学生接触较多的APP,除了某款手游,剩下的就是刷抖音,而微信公众号他们却很少关注。前一个为视频APP,也是最受当代年轻人喜爱的APP。其中的视频内容更是多如繁星,五花八门,其中自然也有教育解题类的视频。视频网站上有大量的学霸,他们对于解析图形几何的方法,多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基于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就可以贴合学生这一兴趣,定期给学生布置一些搜集“图形与几何解题策略”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课下观看抖音的视频,自主搜寻解析几何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遵循解题大神的轨迹,提升他们思维的开阔性,找到更多的便捷解题方式,有效扩充他们的解题弹药库。


        与上述抖音视频APP略有不同的是,微信公众号更偏向于“图文并茂”,虽然不如观看视频轻松自在,但是,微信公众号上依然有大量的解题妙招,并且配以生动的文字和图形,甚为有趣,多引导学生去微信公众号上搜集题型、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动手求理,探寻几何图形的奥秘
        (一)空间想象力训练
        小学生年龄小,喜欢思考,更喜欢动手。其实,动手亦是动脑,手脑并用,通过动手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自然也慢慢跟着活动了起来,这对于学生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内容时,由于不少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认识得并没有那么通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拆装练习,自我求理”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动手拆分和组装立体图形的方式,最终自我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第一步:首先,根据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吃力程度,将学生合理分成多个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配置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
        第二步:将剪刀、胶带、纸张、直尺等工具交给各个小组,要求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三步:由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进行制作,将一个铺展开的多边形(每一面标有数字),由该生一面一面的利用胶带进行组装,由组长进行提问,回答对应面的数字;
        第四步:由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在将一个完整的立体图形(面上标记号码)进行拆分,,由组长进行提问,重新拆分之后,不同的数字所对应的多边形的位置。
        ……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得到充分的思维锤炼,逐步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水平,使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
        (二)动态抽象性训练
        抽象思维训练一直是数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难点。基于“动态认知”的角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静态和动态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运动中去认知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制作相似三角形、正方形,像做风车一样,将他们钉于一个图钉之上,多角度的旋转相同的图形,并且引导学生在纸张上绘制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旋转什么角度上面的图形总是和下面的图形重合的道理,从而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抽象性。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繁琐的过程,任重而道远,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当明确自身教学职责,努力探寻更多元化、科学化的训练方式,有针对性、计划性地锤炼学生的思维水平,对学生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进行强化指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而推动数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图形与几何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之七[J]. 吴正宪,韩玉娟.  小学数学教育. 2012(Z2)
        [2] 关于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的调查与分析[J]. 廖冬发,周鸿,陈素苹.  教育探索. 2009(12)
        [3] 实习教师与专家教师教学特质比较——以“圆的方程”为例[J]. 胡典顺,徐汉文,李倩.  数学教育学报. 200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