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 ——谈谈“学困生”的转化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林勤杜
[导读] 学困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我们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了解情况
         林勤杜
        惠州市上排小学  516001  
        摘要:学困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我们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了解情况,寻根问底。他们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排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学困生的家庭情况一般会比较复杂,要引导家长正视问题,不去逃避,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启发他们的教育智慧,引导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教育孩子。要相信“学困生”,静待花开。
        关键词:学困生;关爱;德育

        学困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他们往往家庭情况比较复杂,不仅在学习上相对于其他同学比较困难,在行为习惯上也存在明显的偏差。因而,我们在进行教育时要了解其实际情况,要更有耐心,更有爱心去关心他们。
        一、了解情况,寻根问底
        对于学困生的教育而言,了解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学困生往往有着比普通同学更为复杂的家庭情况,有着更加复杂的心理。因而,对于学困生的教育,清楚地了解其实际情况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在我担任五年级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叫“阿诚”的孩子。不能自律,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上课容易离开教室到处溜达,情绪激动,性格冲动,特别容易与人发生矛盾。当遇到这样行为不良的学困生我们该如何处理?详细地了解其具体的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于是,我向他之前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向班里的孩子们了解情况,向搭班老师了解情况,还向之前和他打过交道的学校领导了解情况。大家众口一词,阿诚有“偷盗”的习惯。再仔细了解,原来才知道他有一个复杂的家庭环境。经过多次和“阿诚”的妈妈交谈,了解到虽然他家庭完整,他的父亲在外却另外有了家庭,整个家庭的重担压在母亲的身上,想顾孩子就顾不了生活。
        在我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后,我和阿诚的妈妈达成了共识,首先纠正孩子喜欢拿人东西这个坏毛病。我、阿诚和阿诚的妈妈达成一个约定,上课不准离开教室,做得到就是好孩子,做不到就是坏学生。引导他在课堂能呆在教室里面,不至于到其他班级拿人东西。我在每周会和阿诚的妈妈进行沟通交流,对他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他基本上能够呆在教室,虽然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专心听讲,但行为上却是渐渐有了改变。
        二、发现优点,适时鼓励
        “学困生”因为本身具有某些不良行为,学习能力低下,因而他们的优点特别容易被人忽略,甚至遭受其他学生的排挤。
        因为爱拿他人东西,阿诚在学校很受排斥,只要谁丢了东西,第一个就会想到他。为此,阿诚经常和同学们起冲突。但其实像他这样的“学困生”身上同样存在很多优点。如:特别热心,喜欢帮助别人。他特别爱看书,经常会呆在教室里安静地看书。
        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学困生身上所具有的优点,在公开场合大力进行表扬。比如:对阿诚身上有“乐于助人”和“爱阅读”这两个非常突出的优点进行大力地表扬,甚至还可以在班上专门讲了学习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号召大家一起来学习他的优点。
        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正面暗示之下会展示更多的正面的行为,尤其是公开的表扬效果最好。当我表扬阿诚是一个特别热心的人,特别喜欢帮助别人。

他那几天非常开心,不仅不惹事,上课也认真了很多。而且他还主动清扫走廊的卫生,他不仅把走廊打扫干净,还用拖把拖得一尘不染,甚至连地上有的香口胶也用尺子认真地刮干净。
        通过不断地发现优点,适时鼓励,从而对“后进生”产生更多的正面影响,哪怕最终依然无法使后进生变得十分优秀,但比起原来却有着巨大的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正是教育者所要追求的。
        三、家校沟通,合作共赢
        其实每一个班主任都非常清楚,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是一个问题家长,甚至是一个问题家庭。和这样的学生家长沟通,需要用心、用情,更需要智慧。
        1.正面问题,拒绝逃避
        阿诚的妈妈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接到来自学生、家长和学校数不清的投诉,一边是快要支离破碎的家庭,一边是不让自己省心的儿子,既要负责赚钱养家,又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逃避是每一个人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的方法。
        我和沟通的时候很坦诚告诉她,阿诚是他的亲生儿子,一辈子她都是他的亲妈,而我只是他小学这一两年的班主任,时间会过,孩子会长大,但问题不会解决,除非我们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如果身为妈妈都放弃自己的孩子,其他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继续努力。
        阿诚的妈妈虽然想逃避,但没办法改变这骨肉亲情的事实,开始正视问题,不再逃避问题。她开始尝试和孩子沟通,尝试和老师交流,接受他身上所有的问题,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虽然非常难以解决。
        2.加强沟通,唤醒教育智慧
        教育需要沟通,沟通需要智慧。只有通过每一次有效的沟通,才能从生活中的点滴去改变孩子的习惯。
        在和阿诚妈妈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的微信头像是一张“弥勒佛”的图片,她的微信昵称叫做“惜福”。我想生活上的不如意一定逼迫这位可怜的母亲去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于是,我开始尝试和她聊佛经中的教育智慧。她对我这个角度切入探讨教育觉得特别新奇,也觉得我在方面见解很独特。
        我告诉她,《金刚经》里面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并不是某个人、某句话让他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而是千千万万种因才造就了他的果,才变成他现在这个模样。只要我们不断去种“善因”,最终一定结出“善果”的。其实,家长的改变要比孩子的改变困难得多。但是如果家长没有改变,孩子终究不能得到彻底地改变。
        我告诉她,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孩子来到我们身边就是为了来渡我们的,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开阔的心胸去理解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每天以一种更积极,更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孩子,一切都会变得不同。在教育的过程我们需要爱心,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
        四、结语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家庭的时候,对于家庭,我们几乎无可奈何,而对于学生,我们能够改变的也非常有限。但我们每一个善意的因子,都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结出善良的果子,从而拯救一个家庭。教育是农业,班主任工作更是农业,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我们不断地播种、浇水、施肥,然后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 师爱的情感现象学解读[D] . 李红博。首都师范大学2009
[2] 爱的教育思想下的师生管理[D] . 张文舜。江西师范大学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