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 黄文
[导读]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改革,要求学生通过深层学习的实践活动提高核心素养。
        黄文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中心小学  526600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改革,要求学生通过深层学习的实践活动提高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问题为导向,构建层次清晰课堂教学,让学生有目的地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情动而辞发,融会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景   目标    探究    迁移
【正文】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改革,注重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注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注重从阅读中学习表达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深层学习的实践活动提高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问题为导向,构建层次清晰课堂教学,让学生有目的地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情动而辞发,融会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景,引起共鸣。
        在课堂上,学生不能至始至终全神贯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的教学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形成持续的学习动机。创设情景一方面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不能繁琐,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所熟悉,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的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感碰撞情感,以思想点燃思想,才能扣击心灵,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最终走进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参与热情,使情感、行为和思维迁移到教学内容上,指向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运用的一个过程。《桥》这篇课文开头用五个自然段描写故事发生的环境,这些环境描写营造出死亡步步逼近的危机感,为下文人物的牺牲埋下了伏笔。为了让学生体会暴雨、山洪的突如其来和形势危急,笔者在多媒体课件插入一个视频,通过播放山洪来临的画面和声音,直观给学生感受当时形势千钧一发,触动学生关注人物的命运。
        二、明确问题,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下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生成,其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烘托单元设计主题,培养学生目标导向意识,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核心素养。任务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与课本练习题相连,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抓住核心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讨论和看待问题,确定问题。根据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设计成层次递进,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任务设计需要科学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核心问题引导阅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让学生有目的地准备,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学习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循序渐进的目标导向方式,使学生越来越对文本产生兴趣,有了更加想去探索的欲望。在这种有的放矢学习形式中,学生容易沉浸在学习中,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起探究的激情和成功的愉悦。在学习课文《穷人》时,因为课文篇幅较长,所以设计核心问题引导阅读。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思考:1、课文虽然以穷人为题,但并没有一个“穷”字,你认为桑娜一家穷吗?2、作者不仅写了穷人的“穷”,还写了什么?3、作者是怎样突出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究,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找出课文刻画的穷,在人物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目标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核心问题引导阅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选取相应的课文内容来读,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思考,在探究发现中学习。

要求学生根据阅读任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注重与文本的对话,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一段与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那么就不用特别关注了;如果有,则要针对相关内容开展细读,提取关键信息或者感受体会,然后根据任务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懂得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阅读材料会不一样,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朗读中思考问题,在思考中分析问题,在分析中解决问题,在解决中感悟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容易思想点燃思想,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去思辨、去发现、去感悟、去建构,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维的迸发。自主探究和积极协作是辩证的统一体,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使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探究成果,共享学习资源,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以学生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要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交流,集思广益,在相互启发中逐步提高解决任务的能力,促进了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学得生动、活泼。最后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在品读中感受作者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从而在头脑中不断完善人物形象的建构,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学习《竹节人》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先朗读课文学习提示中布置的三个阅读任务,对阅读目的大致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阅读目的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在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回到学习提示,明确三个任务分别要做什么,指导学生根据任务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理清层次,有目的进行探究。
        四、关注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给学生自由驰骋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首先,教师要评价学生探究过程,表扬认真探究的个人和小组,学生分享能否根据阅读任务合理选择阅读内容,采用了哪些阅读方法,探究中遇到困难以及怎样克服困难,了解学生思考过程。在交流和论讨中,营造温馨氛围,引导学生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真实地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其次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解决学生的疑问,交流阅读收获,对课文和作者的认识。在重点段落理解中适当的开展动态化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的将文本和信息技术融合,使得抽象的文字更为直观的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对这些知识吸收的更快,理解更加地透彻,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在交流阅读感受时,要防止碎片化的表达,做到既关注整体,又重视细节,实现思维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最后引导学生讨论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和思考,探求不同任务的解决策略,在众多任务解决中学会选择最恰光、最适宜的策略,感悟提炼解决任务的规律,最终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去,进而培养更为开放的创新精神。
        五、深化学习,迁移运用。
        语文部编版教材既重视单元系统性学习又重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取迁移运用的方法。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要求引导学生以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从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迁移在阅读和表达实践中,逐步实现“有目的地阅读”。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策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可以通过知识抢答游戏,让学生在兴致勃勃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通过体验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进行表演活动,在换位体验中倾注情感,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和融会作者情感;可以出示几个关键词复述课文,既提高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可以画思维导图深化课文内容,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目标导向下课堂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交动交流,其价值引导下的建构主义就更能提高意义建构的效果和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刚开始参与目标导向下的课堂会遇到困惑、挫折和失败,我们需要给学生更多机会,引导学生聚焦问题、目标导向、激活经验、自主探究、分享交流、解决问题、意义建构,从失败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最终让学生因学会学习更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
[1]郑国民,《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2]课程教材研究所,《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