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娟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美华小学 广东 梅州 514021)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家长应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学校的交流沟通,形成家校合力[1]。”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育内容的互补,促使教育更为科学、合理、全面。实现家校共育有助于小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养能力发展。关键词:新形势;家校共育;思考;实践
引言:
目前家校共育工作是倡导的教育方式之一,只有家庭与学校互相配合、互相理解,才能为教育氛围、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2]。
一、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一千八百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55%;单亲家庭占比19.8%;隔代教育占比56.7%;父母教育占比24%。从家长文凭来看,高学历占比很少,低学历占比较大。所以我校部分学生家长思想观念较为陈旧、顽固,这些家长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三观,阻碍了部分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为此开展家校共育工作,通过家校联动中为学生家长搭建学习平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家长的观念,在丰富的家校共育实践活动中推荐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了解,有助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我校为构建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做了一些探索实践,在此次实践探索中,家长教育观念有所转变;家长自我满足感提升;亲子关系变得更为亲密;家长更能理解教师工作;家校共育工作为小学生学习生活营造健康、快乐的教育氛围。其具体实践探索如下:
(一)转变家长观念
家长的观念决定着家校共育最终开展的质量,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三观。为此我校从两方面入手转变家长观念:
1.免费搭建家长学习培训平台。
学校可以根据家长的教育理念,为他们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帮助家长掌握最新教育理念,学会用现代化的科学教育方法来教育子女,使子女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为此我校特地针对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学生家长会搭建了不同的家长学习平台。
如低年级的学生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为此学校可开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讲座,邀请教育专家或优秀家长来进行讲解、教学;中年级的学生旨在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意识,为此学校可开展“亲子阅读分享活动”、“学生时间管理讲座”等等,帮助家长掌握理念知识,促进学生阅读、学习、自我约束能力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正是青春期阶段,为此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学校即可联合家长一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除此之外,学校所有年龄段的家长还可一同参与最新教育理念的培训会等等,为家长的科学、现代化教育做理论支撑。
2.家长担任家校教育重要角色。
学校可结合家长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家长在家校教育中担任角色,此过程有助于提升家长的自我认同感,在为家校共育工作服务的同时也能加深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从而提高家校共育工作实效性。而家长可担任的角色有以下几种:(1)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支持和学习者。比如学校开展的家校交流活动,如家长会、家访、家校会议、家长小报等等,都需要家长的支持理解,并引导家长从中学习教育理论方法。(2)家校活动的服务者。家校活动中开展的家庭辅导、亲子阅读、亲子户外实践、家校学生技能培训等活动,都需要家长自愿参与、无偿服务。(3)家校教育的参与者。在家校共育工作者的家长会、家校委员会中,需要家长参与、决策。
(二)开展丰富家校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亲子阅读会,推动家校共读
学校可成立亲子阅读会,倡导用阅读搭建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促使阅读成为家长、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爱读书、乐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氛围。
比如学校可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学生起草“亲子阅读倡议书”,并对小、中、高三个阶段学生制定“阅读书目”,并发放“阅读小书包”。流动小书包中包含阅读导读手册、阅读记录表、阅读心得本、摘录本以及经典好书等等。亲子共同阅读一本书后,即可在记录表、心得本、摘录本中做记录,以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我校已开展两届亲子阅读活动,其中亲子阅读、诵读等内容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2.开设家长课堂,共享家庭教育资源
学校可结合学生家长的教育情况,开展“家长课堂”,将家长课堂与学科进行有效融合,促使拥有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特长的学生家长成为教师的助教,为学生家长搭建展示的舞台,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加深家校间的联动、交流。
比如学校可率先组织家长会,在家长会中与家长交谈,并了解家长特长和意向,合理规划好家长的时间和课堂教学时间,将家长们以德智体美劳来划分。比如“德”即是在思想品德等课程中,家长与教师一同讲授相关德育案例、开展德育活动等;“智”则是语数外等课程;“体”既包含体育课程,也包含课外锻炼活动、课间操等;“美”则是家长与教师在美术、音乐等科目中发光发热;“劳”即是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开展生活劳动、清洁劳动等,为校园的清洁卫生、学生的良好环境营造打下基础。
3.制定家校习惯品德养成教育方案,共同培养良好习惯
学校可制定家校习惯品德养成的教育方案,并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两方面做一定的约束与要求。为此我校细化良好习惯项目,最终确定了红卡、双十条、文明三字经、大队委督促文明班评选、家长会、家委会线上家访、面访、志愿者活动、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社区大讲堂、人人通习惯养成等教育方式。
比如在“红卡”中,即是我校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制定的红色卡片,有助于激励学生热情;“志愿者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在我校开展的安全护卫队、新父母监督员、新父母授课志愿团等活动中都有家长志愿者的身影,也能为学生提供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榜样;“社区大讲堂”中学校可根据家校共育需求,邀请周边的警察、交警、消防员、医生来为学生讲解知识和职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特殊职业人员的理解与崇敬。
4.利用新型沟通平台,开展家校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要,学校要善用新型的沟通平台,比如短信、QQ、微信、家校通等等,缩短家校间的距离,方便家校及时联系。
比如我校在家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就以个案、面对面访谈、家长会、QQ群、微信等联系过家长。学生家长发现孩子心理问题后,可及时与学校联系、交流;学生在校遇到问题,教师也能及时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教师都能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实时实现数据共享,形成爱的朋友圈。
5.布置亲子假期作业,增进亲子感情
亲子感情是促进家校共育工作良好实施的基础,而亲子的感情需要有活动、案例做支撑,使亲子在丰富的活动、实践中感受到彼此的关爱[3]。比如学校可以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利用丰富的时间为亲子们布置“假期作业”,有亲子户外实践、亲子厨房、亲子共同旅游、亲子携手种植、亲子爱心公益等等。在父母与子女共同完成“作业”的基础上,促进了家校共育工作的良好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需要学校、家长携手,在丰富的家校实践活动中,增进亲子感情,加深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以此推动家校共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注:本文系梅州市教育系统第十届科研课题《新形势下家校教育实践与研究》(立项编号:MZ1002-MJQ313)研究成果报告之一。
【参考文献】
[1]蔺双. 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2]徐菁. 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和改进策略的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