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30期7批   作者:李晓微
[导读] 当前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教学过程中,
        李晓微
        武汉市江汉区振兴路小学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是小学生主要学习的科目之一,小学生学好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促进成绩的提高,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也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上,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思维,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前言:学生是素质教育核心理念的实施主体,学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当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其日后学习夯实基础是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教师在此阶段必须积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紧紧把握时机,使学习得到启发,做到循循善诱,既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教育的关键是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并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育改革的前提。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创设问题情境成为高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产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为教学创造较高的效率。不过,问题情境创设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有质量的,无意义的提问只会拖累学生学习进度。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兴趣,采用适合的情境创设模式,让提问效果达到最好。此外,有效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快速使学生投入到课堂之中,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让其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教师而言,采用问题情境能够改变课堂氛围,调整上课节奏,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有效的反思教学方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路径
        3.1利用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明显加大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难度。但是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能够使学习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使学生在课堂中更愿意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参与主动性也更强,取得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中,应充分运用趣味性游戏,通过创设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做到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这节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一些书本、文具盒以及橡皮等正方体和长方体,然后再构建数学小游戏,组织学生在课堂中“数一数、看一看、摸一摸”,游戏中同学可以面对面,分为两人一组,长方体的橡皮由一名学生拿着,然后用一块布蒙上另一名学生的眼睛,让其动手摸一摸,然后再说出橡皮是什么体,共有几个面以及各个面的形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得到激发。待学生兴趣盎然后,教师可以建立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问题:“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有几个面?各个面的形状是否一样?”,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想刚才对长方体与正方体认识的过程,让其自主总结出两种图形的特征。在课堂内容讲授完,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巩固,教师可以让学生辩论提前准备好的正方体与长方体图片,让学生自主辩认,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还能更加全面的掌握课堂知识。


        3.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可能枯燥无趣。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负面心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教师创设的问题越能接触生活、贴近生活,学生们对数学也会感到有趣和真实,对学生们建立数学兴趣、实践应用能力、独立解决困难能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们应从实践出发,依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指引学生在生活环境下观察、行动、互动,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体现,加深对数学知识和应用的理解,并实现依靠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一课时,可以用“装修的梯子、画圆的圆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而不是正方形、长方形的?”的问题引入,学生便会因为陌生却又十分熟悉的问题带入,产生学习兴趣。另外,在复习知识的时候,也要和生活实际有所联系,教师可以出一些实际的应用题让学生试做,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去探索、思考问题,从而得出答案。如对《100以内加法与减法》复习巩固时,可以让学生数班级桌椅的数量、数街边的大树,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体现。依据学生现有的生活常识来复习、巩固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然后根据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散发的生活魅力。
        3.3提升有效问题情境的目标性,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以课堂为基础,保证有效问题情境的目标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逐渐对数学知识产生全新的认知,积极进行合理的交流,营造优质的课堂氛围,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扩展散发性思维,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创设合理的童话故事情景,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较大,可以促使其积极主动进行知识探索,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例如,在讲解“周长”知识时,融入当前较火的“熊出没”故事,熊大熊二在森林中举办运动会,森林中大量的小动物参加,绕着森林跑一圈。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首先需要对森林的周长进行测量,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索,探索周长的概念,并提出圆形的周长、方形的周长以及三角形的周长,对知识进行扩展延伸,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情境中进行探索,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内容,掌握问题的实质,提升学习质量。有效问题情境的融入,可以从根本上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在探索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掌握知识内容,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水平,完成学习任务。
        结语:
        总之,如果小学阶段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创建出有效的问题情境,那么不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而且其学习数学的效率也可以得到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准备,这在于首先要对问题情境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应该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学生的接受程度等实时状况等,以便问题情境可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永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8(27):91-92.
        [2]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92.
        [3]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5):56-58.
        [4]欧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79.
        [5]蒋玉国,黄磊.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问题与改进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9):106-110+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