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报一刊”到《青蓝报告》 ——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初探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30期7批   作者:张涛
[导读] 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建设,蒙受“魅力语文”首倡者、陇原名师郭凤歧感召引领
        从“三报一刊”到《青蓝报告》
——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初探
        张涛
        甘肃省华亭市第一中学     
        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建设,蒙受“魅力语文”首倡者、陇原名师郭凤歧感召引领,幸得青蓝工程青年教师陈晓娟承习践行,从“三报一刊”到《青蓝报告》,以代表学校参加平凉市校报校刊和校本课程文本展评荣获一等奖的编著《高中语文规范作文序列化训练初探》(平市教发﹝2015﹞250号)为标志成果,历经十年,是为初探。
        “三报一刊”,即《星辰教育学会学报》(学会报)、《华亭一中语文导报》(学科报)、《华亭一中报》(学校报)和《红荣社刊》(诗社季刊),迄今依次编办至总第48期、总第22期、总第18期和总第2期。《青蓝报告》是履职青蓝工程、服务青年教师后为“记录师生、师徒成长与成果,见证学科、学校建设与发展”而创办,不足一年已编办至总第22期,仅疫情防控网课期间十期合集《读书抗疫,语文报国》将近二十万字。
        一、课程及校本课程众说与己见
        中今中外,课程的定义并不一样。在中国,“课程”一词始于唐代。宋朱熹也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论说。及至当前,较为公允的认识也即事实是,课程含有学科的范围内容及学习的计划进程之义。分而述之,“课”即学科的范围内容,“程”即学习的计划进程。虽众说不一,但大体如此。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乃学校本位课程。区别于国家课程,但又受其统摄指导,指发扬国家意志,发挥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的课程。尤须强调的是,校本课程看似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实则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乃始终归于生本课堂。在我校,则是自“仪山书院”,至“煤城黉宇”,“养正俟实”,构建“华亭一中好课堂”,以“培养阳光学子”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虽尚有分歧,各有侧重,但亦有共识。基本一致的是,学校是校本课程的始发地也是目的地,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也是执行者,学生是校本课程的共享者也是共建者。如果国家课程是“普通话”,旨在普及通行,那么校本课程就是“地方语”,贵在地域方圆。
        校本课程只当按需开发,最好就地取材,即按学生所需、尽学校所有。总之服务学生是目的,发展学校是手段。主要包括编写教材、实施课程及评估效益等,一般不宜照搬也就不必推广。
        依据“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既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开发的归宿,即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的教育目标,目标是课程的灵魂。教育目标即教育目的,是期望经学习而获得的结果或效果。
        《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著者斯腾豪斯则认为,目标模式误解了知识的本质,教师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课程应该考虑知识中的不确定性,鼓励个体化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而不是把知识及其学习作为满足预定目标的尝试。
        校本课程的基本呈现和主要依凭是校本教材。早在1978年,上海育才中学就自编语文教材,教学中用一半时间教统编教材,用一半时间教自编教材。“三报一刊”及《青蓝报告》就是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中自主原创并使用推广的系列校本教材。

但务必明确的是,提倡校本课程不仅绝非“打倒教科书”,而且乃为补充、调整以致完善国家课程统编教科书,同时又不至于把校本课程误以为国家课程的附庸或补丁,而是自有必要且自成体系。
        二、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校本课程初探及其成果
        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建设,蒙受“魅力语文”首倡者、陇原名师郭凤歧感召引领,经由“魅力语文践行者”张涛集成推广。张涛,华亭一中青蓝工程指导教师,中学语文教师,一级教师,语文阅读课先行者,语文社团引领者,“三报一刊”及《青蓝报告》创办者,华亭市骨干教师,平凉市教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当选第三届华亭一中年度人物,获称“魅力语文践行者”,编著《高中语文规范作文序列化训练初探》在2015年平凉市校报校刊和校本课程文本展评中荣获一等奖(平市教发﹝2015﹞250号)。
        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幸得青蓝工程青年教师陈晓娟承习践行。陈晓娟,华亭一中青蓝工程青年教师,中学语文教师,二级教师,连续两届华亭一中好课堂讲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养正之声”校园广播站主创主持成员,华亭市课改先进个人。
        星辰教育学会是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主力团队,以“读书立志”、“作文立人”、“办报立功”、“评奖立名”为宗旨,倡导学术自由,践行自主管理,先后创办“三报”,即《星辰教育学会学报》(学会报)、《华亭一中语文导报》(学科报)和《华亭一中报》(学校报)。
        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同时触及兼顾科组建设及其成员培养。语文科组是学科基地市区,语文工作室是学术高地特区,语文社团是学业边地新区。开拓边地,发展新区,则是守望基地市区、登临高地特区的门户和路径。老老实实钻研语文教学,勤勤恳恳建设语文科组,风风火火发展语文社团,已成或未竟,略见拙作《华亭一中语文工作室引导下的社团化语文科组发展例谈》。
        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校本课程初探及其成果详情细节,不再征引赘述,可参见历年发表为QQ日志的《星辰纪事》《星辰对话》等“野史记录”。至于后来最近有幸直接参与学校与此相关的工作,则见奉公执笔的《华亭一中课程与教学改革先行计划》与《华亭一中课程与教学改革试行方案》,以免复述。
        三、校本之本归于生本
        正如陶行知说:“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校本课程不但不新鲜,而且很古老,大抵课程在最初及日常都是“校本”乃至“家本”的。校本课程因此也就既不高深,更不神秘,但又并不轻易随意。
        国家课程是基本保障,校本课程是个性需求。国家课程是标准套餐,校本课程是风味特产。做惯了“教书上课”的教师,普遍缺乏“编书开课”的理论和实践,若非外聘内培,则不论成本,也令人为难。
        校本之本始终归于生本。学校及其发展不过手段,学生及其培养才是目的。因此,校本课程理应家校协商,务必师生共建。只见学校及老师而不见家庭及学生的“假冒课程”,乃是“忘本课程”“无本课程”,也就不是真正课程。
        何况,校本课程不仅不能关上校门,而且还要打开校门。否则,难免闭门造车,岂能出门合辙?此乃正是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校本课程虽然历经十年开发建设,但是至今仍然如履薄冰坚持践行的信仰理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