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简要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30期7批   作者:王娟兴
[导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部编版教材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王娟兴
        马营乡中心学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部编版教材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阅读中,我们常常发现好的作品是有很深的文学功底的,除了文学风格、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语言等的巧妙组合,修辞的运用是基础,学生在阅读中要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去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这里将七年级阅读理解常用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七年级阅读理解常见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问、设问,除此之外,还有对偶、反复、双关、顶真、借代等。
        比喻,是学生接触最早的修辞手法,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下面将通过三个例句来认识比喻,例句1,“老师一觉醒来,头发像蓬草一样”,这句话的本体是“头发”,喻体是“蓬草”比喻词是“像”像这种本体与喻体之间用“像”“好像”“如同”等比喻词连接的是明喻;例句2,“老师一觉醒来,顶着一头蓬草”,这句话的本体是“头发”喻体是“蓬草”比喻词是“成”像这种句子本体与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或者用用破折号连接的是“暗喻”。例句3,“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这句话就不再是比喻句,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这句话中,“老师”和“妈妈”属于同一类事物,他们都是人,所以并不是所有带有“好像”“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比如说,“他长得像他的哥哥”、“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这两句就不是比喻句。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要有相似点,并且在比喻中体现出这一相似点。如,“他的手粗糙的如同老树皮”这里,“他的手”和“老树皮”的共同特点是粗糙,句子正是表现了这一点。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
        同样通过句子来认识,例句1,“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鸟儿以人的行为和情感。例句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话把“宏儿”写成了小鸟,会飞,用的是拟物。例句3,“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我们都知道,“公理”是道理,是事实,是一个虚拟的抽象的,这里把公理写成了商品,这是拟物。


        我们要注意区分比喻和拟人。比喻的本质是用喻体表现出本体的特征,无论是借喻、明喻、还是暗喻,喻体一定会出现,拟人是把事物当成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人的特点。例句1,“雪花像轻盈的羽毛,飞舞在天地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把“雪花”比作“羽毛”,本体是“雪花”,喻体是“羽毛”比喻词是“像”。例句2,“雪花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有些同学看到了“犹如”这个词,即“好像”的意思,所以认为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这句话没有喻体,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畅饮了琼浆”,它是指痛痛快快地喝酒,这个词语赋予了“雪花”人的动作行为,所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夸张,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读者的印象。夸张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夸大夸张,也就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的大,说的多,说的高,说的强,说的深。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店铺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第二种是缩小夸张,和夸大夸张相反,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的小,说的少,说的低,说的弱,说的浅。如,“他呀,心眼儿小的只有针眼大”。还有一种夸张是超前夸张,是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他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或者“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未开,病就好了三分”。
        我们也要注意比喻和夸张的区别,比喻是根据联想抓住事物的相反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以理解的事物。例句1,“我的心好像刀绞一样”,但它不是比喻句,“刀绞”不是喻体,“我的心”和“刀绞”灭有相似之处,这句话是描述我心痛的程度,是扩大了我心痛的程度,所以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句2,“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个句子也是运用了夸张,“掌声”和“雷声”的本质都是声音,把掌声说成是雷声,目的是为了突出掌声的热烈、响亮的特点,并不是用浅显易近的事物对抽象的事物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因为“掌声”是耳熟能详的,对于“掌声”来说,“雷声”是少见的,雷声要比掌声抽象的多。
        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起到增强语气,充分抒情,集中说理的作用。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其中“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就是排比的手法。
        反问和设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其作用是加强语气。设问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其作用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例句1,“雨后的西湖美丽吗?是的,它非常美丽”,这是设问,自问自答。再来看,“雨后的西湖难道不美吗?”虽然是个问句,但它的意思十分明确,雨后的西湖很美。
        这几种常见修辞手法介绍到此,不同的修辞手法具有不同的效果,如,比喻是生动形象,比拟是生动形象,夸张是突出强调,排比是增强语势,反问是加强语气,设问是引发思考。
        学以致用,在充分了解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下,我们要把这些用法实践于自己的写作中,生活中,做一名语言大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