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防范研究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30期7批   作者:黎远航
[导读]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
        黎远航
        深圳市光明区长圳学校

        摘要: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福利的同时,因个人信息泄露引起的网络诈骗事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成为当前网络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网络安全意识、上网行为习惯等方面,探讨个人信息安全防范的相关措施,供网络安全工作者及互联网应用使用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 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恶意程序、病毒、木马等也持继威胁着互联网应用使用者的安全,个人信息被窃取和泄露的风险在不断增大,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网络诈骗事件呈逐年增长趋势。如何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成为网络安全工作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使用者的角度,探讨个人信息安全防范的相关措施。
        一、个人信息安全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即时通讯工具、金融购物、短视频、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载体。
        截止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手机网民规模9.32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网络视频、在线教育等用户数量排在前列[1]。
        但是,大多数使用者对互联网应用的关注点是自身需求,而忽略了个人信息的安全,部分移动互联网应用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漏、信息过度收集使用、权限滥用等问题,严重威胁了使用者的切身利益。2016年发生的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诈骗事件“徐玉玉事件”和“蔡淑妍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关注。
        二、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的发布和施行,最大程度地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但是,这些国家法律法规,并没有引起使用者的重视,甚至部分使用者不清楚不知道这些法律法规。


        (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存在不良的上网行为和习惯
        1.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不设置密码或者是弱密码
        有些使用者为了方便,手机、金融购物、社交通讯等应用不设置密码,或者为了便于记忆,将密码设置成身份证号、生日密码等,甚至所有的应用均设置成同一个密码,这些做法十分危险,用户账号、密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身份证号、财产信息等个人敏感数据极容易被窃取和泄露,一旦泄露,不但会给造成个人经济的损失,甚至会造成社会公共安全事件。
        2.盲目下载和使用未经签名或授权的陌生应用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种类繁多,智能手机厂商虽然做了大量的应用程序的签名和授权工作,但是网络上仍然充斥着海量的未经签名和授权应用程序,特别是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使用者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很容易被网络广告等诱导,下载并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程序,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信息安全事件。
        三、个人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作为使用者,一定要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分了解个人信息安全的相关要求,知道法律法规赋予个人使用者的权利,从而提高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很多移动互联网应用会通过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等各种方式获取使用者的敏感信息,如:手机号码、位置信息、通讯录、短信息等,法律上称这些行为为强制授权或过度索权,一旦发现应用程序有这些行为,一是立即停止或卸载此类应用,二是依照法律法规进行投诉举报,保障个人合法权益不被侵害。
        (二)养成良好的上网行为和习惯
        1.手机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查杀病毒和木马,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2.设置8位数以上,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符号(特殊符号)组合形式的密码。简单的密码,容易被黑客破解,越复杂的密码,破解的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可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不被窃取。
        3.金融、购物、网上支付、个人邮箱等重要账号单独设置成不同的密码,并定期修改密码。
        4.不要将自己的密码告诉给其他人。
        5.不要轻易相信网络广告,不下载不使用未经签名或授权的应用,建议从正规的应用市场上下载相关的应用程序。
        四、总结
        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和困扰。使用者一定要熟悉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避免个人敏感信息泄露,防止发生信息安全事件。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9(06):19
        [2].移动互联网应用个人信息安全报告(2019年).人民网.2020. http://it.people.com.cn/gb/n1/2020/0112/c1009-31544520.html
        [3]王辛浩.移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21):196-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