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江门乡土历史资源 构建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30期7批   作者:黄淑仪
[导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家国情怀

        黄淑仪
        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  

        【内容摘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家国情怀,而且有利于提高高考得分。本文主要针对开发江门乡土历史资源对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江门乡土历史资源对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及开发乡土历史资源的途径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关键词】  乡土历史    历史教学    家国情怀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曾说过:“鼓励青年以及一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研究地方乡土为出发点,进而认识本国、认识世界、认识整个宇宙”。
        历史教学所说的乡土资源主要是指人文历史资源,包括当地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杰出的历史人物,还有历史文化遗存、遗址等。
        一、开发江门乡土历史资源对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江门历史悠久,又是中国著名侨都,乡土历史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此类资源对于激活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提高高考得分大有裨益。
        首先,历史发展规律是由远及近的,而学生的认识规律是由近及远的,这二者是相悖的。而且历史教科书由于体例、篇幅所限,注重宏观叙事,语言简洁。这就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感性认识受限,从而影响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乡土历史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特点,而且大部分具有故事性。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乡土历史的内容,可以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是对统编教材的有益补充。
        其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要求。仅凭单纯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效果不佳,亦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而让学生参与到乡土历史之中,有利于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起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
        再次,历年高考试题中多次植入乡土历史,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有些试题是通过区域的乡土资源来考查这一地域现象背后所渗透的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情况,有些试题则是提供某一地区的乡土史料,让学生分析史料中某一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或意义。以下表格是笔者对2016—2020年涉及乡土文化资源的高考试题的不完全统计:
序号            试题    材料主旨
1    2020·全国卷Ⅰ·26    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
2    2020·全国卷Ⅱ·25    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佛光寺
3    2019·全国卷Ⅰ·27    山东东昌府与江南地区的贸易
4    2019·全国卷Ⅰ·28    近代上海川沙县传统知识分子从事工商业
5    2019·全国卷Ⅱ·24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一批大型水利工程
6    2019·全国卷Ⅲ·25    洛阳龙门石窟造像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7    2017·全国卷Ⅰ·29    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留日学生占全国78%
8    2017·全国卷Ⅰ·30    陕甘宁边区政府团结各阶级的历史意义
9    2017·全国卷Ⅱ·26    唐中期北方受南方影响饮茶风气兴起
10    2016·全国卷Ⅱ·29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产量增加
11    2016·全国卷Ⅲ·27    江南农村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可先找出其时间和空间,了解它所能反映的政治或经济格局的嬗变,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予以解答。在历史教学中加入乡土历史资源,能够涵养考生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此类题的得分。
        二、江门乡土历史资源对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必要把各个不同阶段的乡土资料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江门名家辈出,古代有岭南著名大儒陈献章、近代有政治活动家梁启超、现代有31名两院院士等,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经历和典故,把深奥难懂的思想和人物的活动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本相关历史知识,还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塑造学生的性格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笔者简要总结了江门从古至今的、历史人物角度的、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要求相关的乡土历史资料,如下:
        (一)对应“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1.棠下良溪古村:这是中原移民南迁南雄珠玑巷后,再度南迁珠三角各地以至海外诸国的第二个中转站,是名副其实的“后珠玑巷”。教学时可以利用这段历史加深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中原人口迁徙等知识点的理解。
        2.鹤山霄南村:在广东省,源氏仅2000余人,他们皆发源于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他们“皮肤白晳、鼻梁高挺、眼珠近黄”,可能是慕容鲜卑后裔。教学时可以利用这段历史引起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从而加深对此时期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等知识点的理解。
        3.新会崖门古战场:这是历史上南宋与元兵最后决战的地方。教学时可以利用这段历史加深学生对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元代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
        (二)对应“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1.张其光:新会县双水区豪山乡人,清末名将,是唯一广东籍巴图鲁。通过了解这个历史人物,学生可以更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并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陈献章:又称白沙先生,明朝广东广州府新会县(今江门市蓬江区白沙)人。他是岭南地区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陈白沙纪念馆,结合课本知识更深入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内容、影响,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三)对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李文茂:广东鹤山县人,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天地会起义主要领袖人物之一。清咸丰四年(1854)夏他参与领导的洪兵起义是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广东天地会在全省范围内发动了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起义。
        2.梁启超:广东新会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
        通过学习课本上以上两位人物的相关历史知识和参观纪念馆,可以加深学生关于晚清时期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方面的认识,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四)对应“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陈少白:江门市新会人,近代民主革命者,他与孙中山、尤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学习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2.司徒美堂:广东开平人,著名旅美侨领,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以下内容:江门五邑华侨奋斗史、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华侨筹款助力抗日、政治协商制度等。除了能学到课本上的史实,也可以感受到司徒先生的个人魅力、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五)对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黄耀祥:广东省开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遗传育种及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专家。学习这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经济、国防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其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
        以上只是对江门乡土历史资源对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内容的简单举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乡土历史资源进行精心筛选和合理运用。
        三、开发江门乡土历史资源的途径
        1.学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里的乡土历史读物、历史地图、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乡土历史知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我校常态化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图书馆收集资料,研究江门乡土历史。学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研究小论文并在班别里进行展示。这类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史的探求欲望和对历史科的学习主动性,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亦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模块3中的相关要求,即“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2.历史遗址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江门的“三区四市”相关场所数量可观,例如:梁启超纪念馆、陈白沙纪念馆、江门华侨博物馆等,都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学生可利用假期参观这些历史遗迹,加深对乡土历史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扩大国际视野,树立爱国主义和关怀人类共同命运的观念。
        3.社区历史资源。社区历史资源有助于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例如:江门启明里、南芬里品质提升及活化项目在2020年成为新一届的“网红”,吸引了很多学生前去参观。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可以感受每一栋楼里不同的华侨奋斗故事,体会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了解当时的中外联系。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具亲和力,既可改变空间上的遥远,也可缩短时间上的距离,直观性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这种学习对于高考也是大有益处的,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模块3“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部分就有相关的要求,即:“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4.历史音像资料和网络。各种历史教育网站、文献记录片和影视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乡土历史学习,特别是结合江门的侨乡特色,从世界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等,树立文化自信。
        正如唐代诗人王维所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开发江门乡土历史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了解乡土历史、培养家国情怀,进而实现教材与乡土资源、课内与课外的有机整合,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江门市人民政府www.jiangmen.gov.cn等网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