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30期7批   作者: 张爽
[导读] 教师想要在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先重视高中地理知识教学,
        张爽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  138000
        摘要:教师想要在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先重视高中地理知识教学,并观察地理知识教学的问题,同时,在发现地理知识教学的问题后,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改正,以此才能开展有效的高中地理知识教学。基于此,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阶段;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发展观、环境观。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素质,完善高中教育发展机制,让国家能更加丰富其人力资源,让国民教育更加地富有内涵,教学形式更加地丰富,适合现代化的发展。
一、认清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为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们就必须要明白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是什么,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更有目标,更有目的性的去对学生进行教学。学习地理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地理课堂就像高中学生们观察世界的一扇大门,打开这个大门,学生们可以看到繁花似锦的外界。在课堂上去观察北极和南极独特的自然现象,也可以跨越时空去了解亿万年前地球的生存环境和存在的生物,了解整个地球的气候变化。其次,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间接的让学生们在心中树立他们的目标。
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在开展地理知识教学时,习惯性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会导致学生不愿学习地理知识,并造成学生无法提升地理知识水平的后果。如果教师持续性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会使学生地理成绩下降,还会使学生厌恶学习地理知识,并使学生无法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以此会给学生后续发展造成较大的阻碍。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以此不仅会使学生的地理成绩下降,还会使学生在想要学习时,也无法进行学习,从而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阻碍,最终会演变成阻碍学生健康发展的后果。
        (二)过于重视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实践教学
        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大都是依据教材内容,带学生进行基础的知识讲解。但高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认识到了更多有趣的事物,对理论性的纯文字知识很难再产生热情,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了阻碍。地理作为一门和我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过于讲述理论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难以认识到地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实践教学的缺席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课程教学的发展。
三、培养核心素养策略
        (一)利用直观手段,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课前导入的好坏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通过视频和图片能有效地展示实际问题和现象,让其通过更加直观的地理知识内容,来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所以教师也要积极利用地理图片或视频来展示新的课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教师在讲到季风水田农业区位的时候,可以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为例子,上课就播放袁隆平的一些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明白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通过自身的实力成功解救了世界21%的人的吃饭问题,让现代中国人实现温饱梦。

这是中国人类发展的最突出的功劳,也为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的讲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中地理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遇到复杂问题更是缺乏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还是盲目进行概念性知识的灌输与指导,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丧失,自学热情也会明显下降,这样一来,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把直观的视频与图片,作为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教师可首先利用多媒体(如3D地球)展示地球的光照侧视图,请学生们观察图片中昼夜的变化特点。然后教师再请学生猜测哪条是晨线,哪条是昏线,学生们便会结合自己的观察,得出“左夜为晨,右夜为昏”这一解题技巧。这个方式不但能通过图片展示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而且还能让学生能通过自我观察,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丰富地理课程教学形式,改善学生自身的思维理念
        对任何知识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理念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理念与思维方式,是和知识之间互相影响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环节,以往的课堂教学环境当中,大都是教师占据主导位置,给学生主动地讲解和灌输更多的地理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下,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对知识的认知都不够先进,缺乏自主思考能力。这一点是和当下素质教育提出,加强对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理念是背道而驰的。那么,要结合当下的时代需求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老师便要突破这种传统守旧的教学形式,对原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为高中学生自身能力的优化打好基础。比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这一章节,一般教师都会根据教材的文字内容给学生进行阐述,但部分学生很难去理解课文内容所传达的具体意义。此时,老师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通过借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微课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课程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在自己眼前,看到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感受到自然界的伟大和神奇之处。
        (三)根据情况增加实践活动
        我们都知道地理科目是偏文科的,在课程学习当中又有许多内容是需要学生们进行背诵记忆的。一般高中学生学习的重点都偏向于语数英,尤其是在没有选科之前,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在地理科目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班级的情况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方式,比如增加课堂实践活动。高中地理所学的知识大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很相近的内容。比如气候包含着许多小知识,地理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环境,给学生留出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去用心感受身边每一阵风是怎样吹的,根据学习的知识推测风是怎样形成的,雨是怎样形成的。这种活动可以将学习的知识变的生动起来,让学生能够突破课本约束,时刻感受到地理的存在。如此一来,学生们会更容易的记住学习到的内容,不用再死记硬背。在课余的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地质公园或者是博物馆等地方进行探索,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地质模型,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近距离的去面对课本中讲述的知识,亲身感受大自然所带来的独特魅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学生们肯定会积极的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看似是一门生硬乏味的学科,但实际上,教师只要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带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就会发现地理的有趣之处。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正好契合素质教育对人才的教学要求,为当下学生个人能力全面发展,以及他们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祖琴.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思维培养的相关思考[J].科普童话,2019(48):17.
[2]郭达平.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分析[J].科普童话,2019(48):4.
[3]周碧涛.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优化高中地理课程实践模式[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87.
[4]周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9(12):64-65.
[5]韩炀.“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9(12):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