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
旺苍县中医医院 四川广元 628200
《汉书》记载“民以食为天”,可见吃饭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人们只有吃饱了饭才有力气去工作、学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导致胃胀气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并且该病不限年龄,成年人、小孩和老人都可能发生该疾病,该病会导致病人食欲下降、全身不适,给胃胀气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祖国医学使用内外兼用,药食同补的方法,对治疗胃胀气良好的作用。
一、为什么会出现胃胀气?
胃胀气是因为胃肠内气体过多,胃内压力上升所致,会有胃部压迫性疼痛。胃胀气主要是由两大方面原因导致,即生理原因和病理原因。
1.生理原因
(1)吃饭过快:许多人吃饭时囫囵吞枣、狼吞虎咽,导致吞入大量气体,进而导致胃胀气,并且吃饭过快还诱发各种胃肠道疾病,所以吃饭时要细嚼慢咽。部分人饭后喜欢吃水果,认为水果可以去油腻、清肠胃,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饭后马上吃水果,水果分解的单糖物质会阻塞在胃部,从而导致胃胀气,最好饭后2~3h后在吃水果。(2)吞下大量空气:许多人喜欢边吃饭变聊天,这时空气会随着食物被吞下,胃肠内存在大量空气,从而导致胃胀气。可见,古人言“食不言,寝不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3)消化不良:部分人消化能力较差,胃肠蠕动差,排空缓慢,又吃了难以消化的东西,进而造成食物堆积在肠道内产生大量的废气,诱发胃胀气。(4)胃酸过量:大量胃酸和胰液结合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而造成胃胀气。(5)暴饮暴食:有些人喜欢暴饮暴食,肠胃内堆积大量食物,肠胃需要分泌出大量的胃酸和胰液分解食物,期间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胃胀胃痛。
2.病理原因
(1)胃肠道疾病:比如胃溃疡、慢性胃炎、肠道感染、肠梗阻等。(2)肝胆胰腺疾病:比如胆结石、肝炎、肝胆结石、胰腺炎等;(3)其他: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上述疾病会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进而诱发胃胀气。
二、中医分型
(1)肝胃不合:情志不畅容易伤肝,导致肝失疏泄、连累脾胃,使得胃气上逆,进而出现胃胀气。中医主张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治疗原则,可以选择加味逍遥散,具有疏肝清热,解郁和营的作用。(2)寒食伤胃:使用生冷的食物会造成寒凝于胃,胃中阳气不振,气机阻滞,胃消化能力下降。以温胃、驱寒、理气为治疗原则,可以使用加味理中汤,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
(3)脾胃虚寒:中医认为脾胃主受纳何运化水谷,脾胃虚弱,胃气郁滞,运化失职,寒浊内生,困阻脾胃之阳。以益气温中、散寒和胃为治疗原则,选用加味香砂养胃汤,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4)肝郁胃热: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胃运化失职,内生湿浊,郁而生热。以泄肝、和胃、清热为治疗原则,用加味化肝煎治疗,其具有疏肝理气,泄热和胃的作用。(5)气滞血瘀:久治不愈,气血不通,导致胃痛,疼痛部位如同针刺,胃脘处会有东西顶住的感觉。以理气、化瘀、止痛为治疗原则,使用金铃子散+膈下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三、中医有哪些治疗胃胀气的方法?
1.食疗
胃胀气病人首先要改正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禁止暴食暴饮、少吃容易胀气的食物(如乳制品、大豆等)、少喝碳酸饮料、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避免肠胃堆积大量废气,发生胃胀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等)、多喝水等,促进胃肠道蠕动,促进排便,避免大便堆积在大肠,加重胃胀气。可以取50g新鲜的橘皮(或者6g陈皮),撕碎后放入少量白糖,用开水冲服。
2.点穴
采用三指点按法(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点按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等穴位,每个穴位点按1~2min。点按后采用揉法,防止出现淤血。
3.热敷
胃胀气也可以通过热敷来改善症状,使用热水袋、热水瓶等物品放置在胃部或肚脐上,以达到温经散寒的效果,可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部气体排出,进而改善胃胀气症状。
4.灸法
指导病人采取仰卧体位,找准病人的中脘、足三里、关元穴、气海等穴位,做好局部消毒工作,采用垂直法将0.33mm的毫针刺入上述穴位,使得穴位出现酸胀感。完成刺穴后,进行艾灸疗法,将准备好的艾柱点燃并放在针柄上方,缓慢燃烧,为防止火星掉落烫伤皮肤,可在艾柱下方垫上一张薄纸,艾柱燃烧时长约为25min,每天1次。艾灸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益气补虚作用;中脘主治消化系统疾病,艾灸此穴可健脾利湿、和胃降逆、制酸止痛;艾灸关元穴可滋补气血、调理脏腑;艾灸气海具有温阳益气的功效,配伍足三里治疗脘腹胀满。
5.腹部按摩
取腹部中脘、关元、神阙气海等穴位,每穴用中指按揉3min左右,自感温热舒畅或者有排气、打嗝症状为宜。手掌向下放置在胃脘部或肚脐附近,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5min左右,有微热感为宜,随后微微用力向下压腹部10~20次左右。
小结
通过本次的介绍,大家对胃胀气发生的原因有所了解,同时也为大家介绍了胃胀气的中医防治方法。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防止胃胀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