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疫苗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作用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期   作者:唐聪
[导读] 在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疾病中,传染病所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唐聪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云南昆明   650118
        摘要:在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疾病中,传染病所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对传染病如何更好的防控,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疫苗相继问世有力保障了人类的生命健康,有效遏制了各类传染病的传播,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疫苗;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是世界公认的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危险因子,目前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疫苗。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及相关科技人员需要加强对疫苗的研发,疾控预防部门更要提高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视,同时保证接种工作的有效开展。
        1概括疫苗接种
        将有关的疫苗制剂接种到健康人体内,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通过人的免疫系统辨认外来物,然后筛选并制造对应的抗体,使被接种人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获得一定的免疫力用以抵抗某疾病的侵害,以达到抗病防病的目的。我国研发的疫苗主要针对抵抗力较弱的易感人群,通过将疫苗接种到易感人群身上,使其通过自身免疫系统自动或被动免疫的方式产生抗体,进而有效防范传染病侵害,遏制疾病的传染范围。国家有关防疫部门通过全面分析传染病及人们的整体免疫水平,有目的有计划的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提升居民对抗传染病的能力,进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2概述传染病
        由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引发,既能在人群中传播,又能在动物中传播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且被感染后会产生一定的免疫性,某些传染病还会因季节不同或地域不同出现特定的病原体,传染病的病原体既可能是病毒或者细菌,也可能是寄生虫等。传染病要想真正传播和流行开来,需要同时具备三个环节,具体为排出病原体的传染源、病原体传染他人的传播途径以及对该传染病没有免疫力的易感人群。如果切断其中的任一环节,就能有效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鉴于此,有关部门在平常全面加强防范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具体环节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能最大程度的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生。
        3对常见传染病做具体分析
        3.1传染病之结核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发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该病具有潜伏性及活动性,是我国解放前主要的一种传染病,由于以前经济水平不高,卫生设施较差,再加上人们的防范意识薄弱,致使本可以得到控制的结核病被大范围的传播开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条件的日益提高,对该流行病进行了有效防范和控制。即便如此,有关防疫部门仍旧不能掉以轻心,应提升对该疾病的重视度,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比如可以加强宣讲力度,使人们有效避开病原体,或者根据自身情况适时接种卡介苗,通过有效的预防,最大程度的减少结核病的传染范围。
        3.2传染病之麻疹
        麻疹是因感染麻疹病毒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传染性极强,严重者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早期临床表现为重度感冒或高热、皮肤病变等。多出现在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及未接种过疫苗的易感人群中,该疾病利用患者咳嗽产生的分泌物或者说话排出的飞沫进行传播。麻疹病毒耐热性较差,可以利用高温或紫外线将其杀死。目前预防麻疹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尤其是免疫力较差的儿童。针对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相关防疫部门需要加强对麻疹流行病的有效控制和及时防范,对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要做到及时有效的开展,同时加强对麻疹有关疾病的宣传预防,通过不断的宣讲麻疹知识和防范措施,使人们对该疾病做到全面了解,进而有效预防控制该疾病的传播。
        3.3传染病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主要由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 A组成员引起,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A组2?8、10、12、14、16型和人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 EV) 71型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coxsackievirus A16, 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A71)最为常见,EV-A71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除可引起轻症手足口病外,还可导致患儿出现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脊髓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肺衰竭等重症疾病。国家自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肠道病毒之传染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染(stool-oral),感染肠道病毒的患者会经由粪便排出病毒,这些含有高浓度肠道病毒的粪便会污染环境甚至地下水源,在公共卫生条件不佳的地区,极易经由污染的水源而散播该病毒。由于肠道病毒除了在肠道外亦可在扁桃腺增殖,因此病患的唾液或口鼻分泌物也会带有高浓度的病毒,所以不排除经由空气或接触等传染途径。因此防治肠道病毒之流行除了重视个人卫生外,公共卫生及环境卫生亦不容忽视。
        4疫苗在防控传染病中的作用
        4.1接种疫苗能有效控制或消灭传染病
        在建国初期,我国曾开展全国性的疫苗接种措施,甚至在接种某类疫苗后,直接消灭了某类传染病,比如天花。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1978年),我国全面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有效防控了传染病的进一步扩散,极大降低了传染病死亡率。


        从1960年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研制成功上市至今,已向全国儿童免疫提供60多亿剂次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该疫苗的使用使我国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自六十年代末的3.18/10万下降到1995年后不再有野毒株引起的病例报告,为中国控制和消灭脊髓灰质炎并保持无脊灰状态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2我国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开始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而成果是显著的:12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由疫苗使用前的10.5%,降至2014年的0.64%,下降了93.9%。
        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据笔者查阅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麻疹发病数为3940例,较2017年减少了2001例;2019年中国麻疹发病数为2974例,较2018年减少了966例。
        不仅如此,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地区发生流行性手足口病,数以万计的各级人员投入到疾病的防控、救治以及各种监测、科研中去。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对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到的2008-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统计显示:2008-2018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岁儿童死亡病例3646例, 其中2523例实验室确诊的死亡病例中,2323例(92.07%)为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据相关文献、资料及相关报道可以看出:2016年3月18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全球唯一可预防EV71重症手足口病的新型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获得批签发合格报告正式上市,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在31省(市、自治区)为4000余万名婴幼儿进行了疫苗接种,2018年和2019年手足口病死亡人数较疫苗上市前五年的平均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93%和96%,有效控制了我国的手足口病疫情。
        由此可见,接种疫苗不仅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甚至消灭传染病,还有效保障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4.2接种疫苗可显著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依据相关免疫部门的专业效益测算,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成本远低于接种疫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如,去医院门诊进行流感疾病的相关治疗,完整算下来需花费患者八百元左右,但如果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费用仅在一百元左右。再比如,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社区科就对纳入住院治疗的9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就医过程的临床资料和相关费用信息进行调查统计过,结果显示:90例患儿的总费用为1434549.90元,平均15939.44元;直接治疗费用为1216502.90元,平均13516.70元,其中住院医疗费1140544.9元,平均12672.72元,门诊累积医疗费用75958元,平均843.98元;间接治疗费用为218047元,平均2422.74元;其中感染肠道病毒71型患儿的治疗总费用高于其他病毒感染的病例。但如果接种肠道病毒71型疫苗产生的费用仅在三百元左右。
        对接种疫苗的人群来说,不仅减少了经济负担,还有效提升了自身对抗某种疾病的免疫力,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从医院及防疫部门角度来说,为国民接种疫苗,既显著提升了国民的健康水平,还有效节约了因某种传染病发病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由此可见,接种疫苗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疫苗接种和传染病防控
        5.1疫苗接种
        我国的疾控防疫有关部门在全国各地分设了预防接种门诊和服务站等,为国民提供全面有效的接种服务,并制定了详细的疫苗接种措施,比如针对乙肝、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有相应的一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可以接种,以达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目的,而面对狂犬病、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相关医疗科技人员也研发出了多种二类(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供需要人群接种防控。根据目前的传染病发病情况来看,传染病仍然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从当下的防控手段和医疗技术水平分析,接种疫苗仍是有效防控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接种的同时也可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这也是保持公共卫生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
        5.2传染病防控
        我国传染病最基本的防控措施就是采取各种预防手段阻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在疫情未传播开时,对疑似患者做到四早:即尽早发现传染病情、尽早做出全面诊断、尽早隔离疑似患者、尽早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从传染源头开始控制,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并对易感人群等做科学合理的计划免疫,利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遏制传染病的流行和进一步发生。疫苗接种是防范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方法,能将传染病的传染控制到一定水平,有效阻止传染病的进一步扩散,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另外,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和加强接种疫苗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作用等的宣传,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人群自动参与到防控传染病的教育中来。
        对于医务人员和易感人群等需做好日常的防护和个人卫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及时接种疫苗。对已经发生疫情的地区,有关防疫部门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科学处理,通过科学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将传染病的流行降到最低,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目前,接种疫苗是有效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国家及相关科技人员需要加大疫苗的研发力度,而防疫部门要做好相应的疫苗接种工作,完善疫苗接种制度以及各种传染病的监测机制,以便有效保障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丽.疫苗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465-466.
[2]徐田梅.疫苗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J].中国卫生产业,2012,9(06):113.
[3]方磊平.疫苗——人类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武器[J].生活与健康,2006(05):20-21.
[4]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0):69-71.
[5]崔金朝,聂陶然,任敏睿,刘凤凤,李昱,王丽萍,谭吉宾,常昭瑞,李中杰.2008-2018年中国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07):1041-1046.
[6]石海丽,罗敏,覃小欢,何晴.9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20,42(03):357-3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