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牛艳芳
[导读] 德育工作是当前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而且,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独特价值。让我们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嘱托,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新时代的教师。知名专家呼吁:“必须整体构建学校

牛艳芳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南膏腴小学校  山西  临汾  041501
【摘要】德育工作是当前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而且,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独特价值。让我们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嘱托,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新时代的教师。知名专家呼吁:“必须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才能够实际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实效”。所以加强德育工作的探究,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讲求实效,意义深远。同时对教师寄予殷切期望、提出严格要求,为新时代教师工作指明前进方向。
【关键词】贴近小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203-01

        一、健全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度,全方位地开展德育工作
        在学校中,抓好日常德育工作,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制度,先进班级评比制度,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制度等。通过制定更详细的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方案违规违纪学生处理方案等,全方位的开展德育工作。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让学生们上好一节班队会,扫好一次地,做好一节操。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学会学习和思考,学会生存和发展,学会关心和同情,学会合作和做人”为基本目标,注重学生道德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大处着眼,基础抓起”。以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以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使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二、教育方法要巧妙灵活
        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首先是人,是有潜力的人,也是有差异的人。对待不同的学生应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最佳的德育途径,就是开放式的实践活动。
        孩子的人际交往实践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和帮助孩子们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就引导着孩子逐渐获得讲礼貌、遵守游戏规则、分享、合作、竞争这些道德认识和道德体验;带孩子去郊游,关于郊游过程中的垃圾处理,就是最好的关于环保的德育过程,无需说教,只需实实在在地做,便可以收到“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新闻事件中人物的命运或者事件的各因素之间关系的讨论分析,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获得道德认识和道德感受。从而进行德育活动的最佳途径是开放式的实践活动,德育的最佳方法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构建规则和道德意识;德育必须要获得受教育者的认同与内化,才能获得成效,说教无用,灌输无用。



        (二)惩罚不能等同于体罚,才能起到辅助教育的作用
        体罚往往是成人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发怒时采取的错误的惩罚手段。体罚会使双方都处于愤怒之中,超出孩子愿意承受的过重惩罚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和抵抗,从而使事件朝人们愿望的反面走。但无关痛痒的过轻的惩罚,或者惩罚的内容是孩子们不在意的,同样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因为这种错误信息反馈无法刺激孩子。这里所说的惩罚,同体罚无关。我们发现,孩子们最在意的是游戏的时间和同其孩子一起玩的机会。奖励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暂时取消孩子课间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活动的机会,是老师非常好用而有实效的奖惩方式。因为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但又不是孩子每天生活必需,更何况被取消游戏机会只是暂时的,他们愿意拿出来作为奖惩的交换筹码——得奖了,开心;被惩罚了,不开心但是也不会感到受伤害。因为游戏就是孩子们每天生活中的事情,内容丰富而又灵活多变,没有什么限制和特殊的要求,教育者可以长期持续地使用,操作也非常简单。要想奖罚有效,就必须找到孩子们真正的,长期在意的事物。奖罚的前提是教师要全面地了解事情。奖惩是否公平公正,是孩子们非常在意的事。教师如果没有掌握事情的真相,就不要轻易实施奖惩。在实行奖惩之前,还必须要确定是否对同一情况的孩子们提出的是同一要求和实施的是同一奖惩。
        (三)以身传教法。
        每一名教师都拥有最神圣的使命,全国每一所师范院校的校园里都在最显目的地方有这样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由此可见,教师本身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导师,我们无形中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孙学策讲过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一节课上老师无意表扬他,你看孙学策坐的多直”,他就在意了。每当想弯腰时,就想到我不能这样呀,人家都看着我那!后来他就自然地挺直背了,不需要刻意保持了。而他,正是靠自己的经历去教育更多人,要想管好别人,首先自己必须做好。
        我们老师应该多读书,力争成名师。名师才出高徒,“才能”只能靠“才”才能去建树。教师还应是一名杂家,兴趣广泛、要受学生欢迎,永远保持一个童心,永远保持年轻化的心理结构。但在兴趣的培养上一定要健康。有位老师热于打麻将,头晚上打了一夜麻将,第二天清晨迷迷糊糊就去上课了,到了教室看黑板没有擦,一张口来了一句:今天咱班谁坐庄呀?我们可以想想这会给学生什么印象。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以意炼意”,爱心+狠劲,原则性的问题绝不能妥协。要以性养性、自信而不狂妄,礼貌而不虚伪,机智而不狡猾,对待学生不能有什么过激行为,保持平和心态。再说一句。我们做德育工作的,还要做到两热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三、总结
        由此可见,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应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需要,让他们能快乐接受。中国是个不需要口号的国家,我们的教育是把双刃剑,它育人,它
        伤人。学生就是学习人生,我们要切之有效地让他们学会生存的技能,生活的知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我们必须把德育放到第一位,培养良好的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把各个学段的教育都做到位,让每一名学生都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的方法,学生都能全面的发展,最终成为一名有德有才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青年[N].中国青年报,2005-10-09. 
[2]尹继佐.论理想人格[J];学术月刊;1989年0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