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张翠兰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张翠兰
[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信息技术的水平不断提升,其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可谓是含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高中教育来说也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日益提升,但是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原因,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哪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应对的措施,以此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

张翠兰    黑龙江省依安县实验中学  1615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信息技术的水平不断提升,其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可谓是含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高中教育来说也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日益提升,但是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原因,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哪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应对的措施,以此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现状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99-01

        引言
        国家的进步,社会发展,都意味着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信息技术,是当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理解、掌握、应用的一门课程。近些年来,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愈来愈大,课程体系也愈来愈完善,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层面,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度也愈来愈高。对于高中生来讲,信息技术课程实际上是一门偏向实践操作的课程,那么如何来强化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应用能力,也是目前学校与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正面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科学、合理的处理解决问题,将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与价值发挥至最大化。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阐述
        实际上,信息技术课程植入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近几年才植入进来,但是我们都可以发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是非常迅速是,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还是计算机教学实践,都在不断的完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有了自己的发展体系、教育指导思想,信息技术课程之所以能够植入高中教育体系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为了讷讷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教育部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信息技术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使其成为了高中教育体系中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范围比较广,再加上教育部的大力支持,目前在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教学资源,全国的高中学校,都有了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条件。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意义非凡。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问题
        (一)教学目标过于单一
        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下,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教学的总体目标。


但是在现如今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都将教学目标放在课本知识上,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绝大多数的高中生只学习到了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而没有深刻理解、掌握课本知识所对应的应用技能。
        (二)课程内容过于繁琐
        在现如今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实现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渡,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都是从头开始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重置,这样也就意味着学生经常接受到的都是重复的教育,很多知识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已经学习过了,在高中还需要重新学习,这也就大大降低了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一)创新模式,丰富教学目标
        伴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现如今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融入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之后,新型的教学模式就非常普遍的利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了,虽然现阶段的应用还不是特别有成效,但相较以往已经有了巨大的改观。多元化教育目标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形式单一,再加之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本内容较为枯燥,所以高中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目标,根据教师的授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信息技术课程实践中制定全新的教学目标,令学生的基础更加稳固,在信息技术的实践活动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此一来,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便不会再被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而是能够自由自在的独立思考、尝试应用,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将高中信息技术课本中的语言文字,转变为对应的计算思维,推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成效。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高中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时候,不能只顾着将知识灌入自己的脑海里,而是应该基于形象事物的表现,来理解知识的深刻含义,通过教师直观性的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等等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内容来感知教材中的语言知识。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的课本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根据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加入新的内容,令课堂更加活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设计课程目标的同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令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将会愈来愈多,其被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范围也会愈来愈光,强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高中教育体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尽管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相信只要学校与教师、学生共同努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教研,2020 (02):36-37.
[2]王海涛.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J].中国新通信,2018(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