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艺术在幼儿美工区域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何艺彬
[导读] 幼儿美工区域以丰富的美术内容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能够培养幼儿的美术特性,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本文通过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美工区域的研究,提出融入的积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策略解决,丰富幼儿美工区域。

何艺彬    平和县实验幼儿园  福建  漳州  363700
【摘要】幼儿美工区域以丰富的美术内容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能够培养幼儿的美术特性,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本文通过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美工区域的研究,提出融入的积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策略解决,丰富幼儿美工区域。
【关键词】幼儿;美工区域;闽南民间艺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96-01

        闽南民间艺术丰富多样,也属闽南地区的当地特色,主要包括闽南特色舞蹈、戏曲以及闽南特色的歌谣、剪纸,另外还有很具有特色的高甲戏、布袋戏以及花腔等,融入于幼儿美工区域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闽南特色舞蹈,有模有样的舞蹈动作,可以让幼儿临摹表演,或者是利用美工区域材料制作闽南特色舞蹈的服饰;闽南戏曲,教师可以利用面具,让幼儿进行脸谱绘画,感受脸谱人物的闽南韵味;剪纸,可以让幼儿在美工区域进行剪裁,从而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民间艺术资源剪纸的乐趣;歌谣,教师可以增设美工区域材料,让幼儿自己装扮成小歌手,传唱闽南筒童谣;布袋戏,教师则可以用布制作小人,让幼儿进行装饰,充分体验闽南艺术布袋戏的操作方式。
        一、闽南艺术融入幼儿园美工区域的积极意义
        (一)传承民间文化
        闽南民间艺术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融汇了民族文化、艺术性,以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各民族经典。以闽南艺术为载体融入幼儿园美工区域,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闽南艺术是闽南老百姓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它扎根于闽南这片沃土,蕴含着古老的闽南特色文化,保留了闽南民俗文化的内容,具有传统价值。
        (二)丰富美工区域内容
        将民间艺术资源融入幼儿美工区域,能够丰富美工区域的内容。例如增加了许多的材料,有可以绘画的木偶和戏曲面具,还有可以进行剪裁的窗花,另外还有可以动手操作的皮影戏、木偶戏材料等。这些民间艺术材料融入,让学生的美工区域游戏变得丰富多彩,具有特色,幼儿通过这些材料,认识到了许多闽南特色文化知识,例如闽南包粽子,教师就利用绘画形式,引导幼儿画粽子,幼儿玩的不亦乐乎。
        (三)提高幼儿创作与思考能力
        闽南艺术融入幼儿美工区域可提高幼儿的创作和思考能力。例如投放的戏曲面具,幼儿会思考怎么进行装饰布置,投放的材料为人偶,戏曲服饰,幼儿会想着怎么利用这些材料来进行整理,可以利用颜料或者是卡纸、粘贴纸、碎花来装扮等,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思考能力,丰富幼儿在美工区域的活动。
        二、幼儿园美工区域中闽南民间艺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材料选择欠合理
        在走访观察园内有将闽南民间艺术应用于美工区域中的班级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大班和小班的美工区域中,教师都开展了剪纸活动,投放的材料也基本相同:金属刀片的学生剪刀和各种颜色的彩纸。


笔者认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使用金属剪刀的安全性是否得到保证?再者,在大、小两个年龄班中应用相同的活动,投放相同的材料,是否符合各自的发展特点,保证两个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得到应有的经验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应用这项闽南民间艺术活动时,对各阶段幼儿年龄特点的考虑相对欠缺,容易造成所选内容的不适宜。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在选择活动内容与材料时,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还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
        (二)活动目标定位不当
        教师基本都会对应用在美工区域中的闽南民间艺术活动进行相应的目标制定,为活动的实施做好前期准备。但是教师制定目标的依据主要来源于《指南》以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导致闽南民间艺术活动的目标跟其他美工区域中开展的活动大同小异。基于大部分教师对闽南民间艺术活动应用于美工区域中的价值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在制定目标时不仅会涉及知识技能方面,还注重民族情感培养和闽南民间艺术传承等方面。但是还有部分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往往比较注重认知技能方面,忽视了与闽南民间艺术活动相关的情感目标,造成美工区域目标定位不当,导致应用于美工区域的闽南民间艺术活动失去了它重要的教育价值,使得活动趋于形式化。
        三、闽南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美工区域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一)教师选择合适的闽南艺术相关材料
        教师选择内容时既要关注闽南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选择具有民族代表性的闽南民间艺术活动,更要站在幼儿的视角,挑选出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幼儿兴趣的活动。在对闽南民间艺术进行筛选时,应依据幼儿的发展特点与已有的经验,选择具有适宜性和发展性的活动内容或活动形式。也正因为闽南民间艺术贴近生活,才能够更好的调动幼儿关注活动内容的积极性与兴趣性。所以进行内容选择时,在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兴趣的基础上,选择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闽南民间艺术活动,才能使闽南民间艺术在美工区域中有效发挥它的作用。教师多到家长家里走走,深入闽南地区百姓家中,探索收集关于闽南民居艺术的资源材料,可以是不用了的布袋戏人偶,也可以是皮影戏的材料,或者是有关于闽南戏曲的服饰等,通过材料收集整合,融入美工区域。
        (二)教师环境渗透闽南艺术
        区域环境的创设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一种轻松的氛围,吸引他们的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美工区域环创中渗透闽南民间艺术,首先对幼儿起到的是一种视觉刺激作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区域中活动时,看似只发挥着装饰作用的环创,实际却正与幼儿的思维发生着碰撞,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增加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闽南民间艺术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闽南特色,融入于幼儿园美工区域,能够丰富幼儿美工区域内容,让其更具特色。现阶段民间艺术融入于幼儿美工区域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材料选择缺乏,活动目标定位不当以及教师指导不力等问题,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入手,合理开发利用,通过选择合适材料,有效应用促进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园美工区域的运用。幼儿园可以隐性、潜移默化的引入民间艺术材料,通过环创布置以及材料收集,让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布置,增设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不仅仅可以融入美工区域,在其他的区域也可以进行融合,丰富幼儿园游戏区域创设,发挥闽南资源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方秀梅.本土民间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8 (05):34.
[2]李桂芬.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崔丹丹.大班美工区域材料投放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