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凇
普洱市思茅区国土空间规划中心 665000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小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城乡规划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未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关系到城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城乡规划的合理性,这些问题是城乡规划管理中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机构改革;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管理
持续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解释城市环境、城市形态、城乡空间结构、城市风貌发生巨大的改变,在发展中逐渐丰富并提升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和物质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会对城镇化建设发展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1、政府机构改革影响下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建设,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城乡规划从技术工具逐渐转变为具有统筹作用的公共政策,并且成为政府调控城乡建设发展的基本。《城乡规划法》在2008年开始实施,其主要强调的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其能够有效突破城乡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同年,国务院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法律地位。在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实现了城市人口超越农村人口历史的跨越性,城乡关系逐渐进入发展的新时期。在2013~2015年,党中央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内容,使其能够积极推动城乡规划的转型和发展。2017年,上海市、北京市编制完成了规划期到2035年的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在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印发《历史文化街区规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计划到2020年末,全面完成文化历史街区规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八百多片街区历史文化的划定,并确定历史建筑达到两万多处[1]。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职责规划到自然资源部,使其能够实现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使其能够实现“多规合一”,同时还能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城乡规划逐步被国土空间规划替代。
2、现代化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关系重构的特点?
2.1政府机构改革所带来的领域关系重构与管理主体危机
新的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化城市设计管理与城乡规划,建筑管理之间原有的从属、指导或依托等关系造成解构和重塑,有可能会给城市设计管理主体转型和管理内容变更发生全方位的冲击和影响。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在领域关系重构上,城市设计管理和城乡规划管理中设法保持“不离不弃”的持续性联系,并且还会通过“上下衔接”的方式不断渗透,并合理利用建筑设计管理工具;在主体定位上,城市设计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适应新机构体系的法律法规所建设的厘清城市设计管理主体的责任、职权以及义务等范围,使其能够在强化程序管理的同时,实现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城市设计与治理之路。
2.2主体定位:城市设计法制法规建设的更新与推进
在《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城市设计管理的主导者要始终遵守自上而下的各级“城乡规划政府”。简单来说,就是国务院城乡规划的主管部门主要是负责监督和指导全国城市设计工作;省级城市、自治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指导和监督该区域内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该行政区域内城市设计的监督管理[2]。
2.3相伴左右:城市设计离不开城乡规划管理平台
虽说城市设计管理属于自然资源部,以此能够突显其规划管控职能,或者是留在住建部形成设计管理与建设工程管理的二元互补体系暂时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以长期形成的设计与规划历史联系。
我国城市设计多尺度覆盖的特殊性以及设计管控工具需求和平台依托等各项内容,要求城市设计管理不能因此脱离城乡规划。再者,部分大尺度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做法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变,需要进一步梳理内在关联的内容体系,以此能够加强协作途径,总体城市设计和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控制型详细规划等内容体系要有先后秩序,并及时明确从属关系以及各项工作方式。因没有具体明确设计管控规划,从而使得我国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建筑管理等相关制度关系到各项调整和未来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某种程度上还会造成城市设计管理在作用工具和对象上的模糊。因此,在国家机构改革的背景下,政府部门要加强城市设计主管机构与智能建设的设计,厘清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运作途径,促使城市设计与相关体制机制约束而产生的相关规划内容进行结合,将实施权责不明、融合困难等问题进行逐步破解,使其有效的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
2.4设计治理:朝向多元化参与设计管控综合体系发展
作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城市设计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化城市治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以往设计中都是以设计技术人员为主要核心,根据政府计划和委托任务对地段进行针对性设计,该设计工作模式已经不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设计需要综合公众、政府、开发商、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第三方利益诉求,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程序立法保障等多元化角色建设参与其中,使其能够更好的控制该环节,实现城市设计到全员参与治理的工具,实现设计过程共治共享[3]。
3、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3.1做好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精细化管理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是对空间环境和城市形态整体的构思和安排,并且始终贯穿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全过程,在实际发展中需要以高品质的城市设计来引导高质量发展。若是想要推进城市设计,那么还需要加强制度化建设,积极创新城市设计编制方法,同时还要明确城市设计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机制,促使城市设计能够真正成为管控方式。另外,还要做好城市重点地区和重要城市的设计,在设计中注重城市公共空间和环境的整体设计和规划,使其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环境品质[4]。
3.2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彻底解决城市病
在实际发展中重新修复城市已经被破坏的植被、山水、湿地等自然环境,使其能够有效改善人们居住质量,拆除违章建筑、修补并完善城市设施建设、景观风貌以及空间环境等,使其能够有效提升城市活力。要知道,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并不是城市建设扩展建新,而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同时还要对城市建筑保留和改造,避免出现过于强调土地开发价值,同时防止出现不负责任的拆迁,使其能够延续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现有的中华文化基因。从外延粗放扩张向内涵提质发展,使其能够更好的符合城市自然发展、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4、综上所述:
政府机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动摇或改变我国多年发展形成的城市设计管控的认知以及城市设计融入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同时还对城乡关系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其能够在发展中营造高质量空间环境,实现特色城市、城乡建设,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以此能够让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参考文献:
[1]胡毅,孙东琪,谭彦.新版《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解读与地方规划制度改革方向探讨[J].规划师,2019,35(18):26-30.
[2]官卫华,叶斌,何流.改革开放40年以来南京城乡规划发展的演进——兼谈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创新[J].城市规划学刊,2019(05):32-41.
[3]唐克然,杨一帆,赵彦超,王倩.城市设计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以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宿迁市为例[J].规划师,2019,35(10):53-59.
[4]黄影.精细化规划管理背景下南宁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D].广西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