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朱佩佩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朱佩佩
[导读] 在当前教育体制不断变革发展的背景下,通过音乐教育能够更好地优化学生的知识架构,进而为提升整体的艺术素养奠定良好基础。现阶段合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式,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多声部演唱在整体效果上的作用,进而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在当前的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质量水平不高的现象,进而使得学生的合唱积极性低下现象的出现,这也将不利于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主要对

朱佩佩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  553001
【摘要】在当前教育体制不断变革发展的背景下,通过音乐教育能够更好地优化学生的知识架构,进而为提升整体的艺术素养奠定良好基础。现阶段合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式,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多声部演唱在整体效果上的作用,进而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在当前的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质量水平不高的现象,进而使得学生的合唱积极性低下现象的出现,这也将不利于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主要对提升小学音乐合唱质量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80-01

        1引言
        对音乐曲目进行合唱能够更好地将班级中不同的声部结合起来,进而凸显歌曲的另一番特色,在合唱过程中不仅能够凸显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同时还能将和声和复调的美感凸显出来,进而为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奠定良好基础。当前,许多小学将合唱作为音乐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之间的包容和合作,为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对合唱教学的优化路径进行探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2当前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合唱教学效果主要受到学生演唱气息、音准和声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合理地引导使得合唱的发音方式更加规范化,进而更好地凸显合唱的特色。现阶段,部分音乐教师仅仅将“整齐地唱出来”作为教学目标,而忽略小学生的音调变化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而使得小学生合唱的效果难以得到提升;其次,教师在讲解音符和节拍等音乐元素过程中,依然采用纯理论教授的方式进行合唱指导,由此将难以契合小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特点,进而导致合唱曲目的旋律和声部难以得到有效契合,而在多次重复性合唱训练的过程中,也将消磨小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使得合唱的质量效果难以得到提升。
        3如何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水平
        3.1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方式的丰富性,就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特点做好教学方式上的创新,积极将音乐器乐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而为提升小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将音乐器乐与小学生的合唱融合起来,也将成为提升小学音乐合唱艺术美感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在学习曲目的过程中存在音准和音调把握不准的现象,因此通过将器乐融入到节奏以及旋律的教学中,将可以引导小学生基于节奏的变化提升音准教学的正确性,为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二年级《让座》这首歌曲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口琴以及小提琴等器乐的融入,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旋律、节奏的带动下进行合唱,由此更好地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不同声部的音准和音高,由此更好地确保小学生合唱的质量水平。
        除此之外,在合唱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音频辅助教学的方式进行音准和音高的调整,进而使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实效性奠定良好基础,为优化提升小学音乐的整体质量水平提供保障。在音乐课堂的创设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创设环境的收益者,更是情境创造的主体。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和老师可以共同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学生和老师可以一起在课堂上探讨音乐,也可以相互分享对音乐的看法,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也充分地做到了对音乐的交流,进而使得小学生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中提升合唱的热情。
        3.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创造教学气氛
        要使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积极地展示音乐的乐理知识,从而营造浓厚的现代教学氛围。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以机械教学方式为主,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音乐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合唱的积极性。比如教授《保卫黄河》一曲,教师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音频,从而使小学生了解歌曲的音调和歌词,同时以多媒体字幕一句一句教授歌曲,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充满情感和较为流畅的语言环境中,把歌曲完美地演绎出来。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增强音乐的创造性和美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二声合唱,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小学音乐的音律美。乐师在讲授本课程时,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在多媒体中有效地演示三拍击打节奏,学生可根据多媒体演示的节奏特点,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演唱速度,使二声部合唱达到更整齐、更有序的目的。
        3.3注重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的趣味性发展
        对于专业知识能力掌握能力还尚未得到提升的小学生而言,其对于较为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依然存在理解不透彻、合唱难度大等问题,由此使得小学生的合唱质量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因此音乐教师就需要积极提升声部训练的趣味性设置,尤其在小学生的呼吸、声音训练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充分做好调动教学活跃性工作,将枯燥性的气息与声音训练变成有趣的活动。例如让学生手轻轻搬桌子惊喜看到大蛋糕的方法,体会并找到吸气的位置,让学生模仿摩托车的启动声音打嘟,“嘟-嘟-嘟”练习气息,引导学生笑着高位置发声“嘿嘿哈哈”。这样既令呼吸与声音训练具备趣味性的特点,又使学生在玩中理解了音乐知识点,从而实现合唱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师也需要充分意识到合唱方式对提升音乐美感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种创新方式的融入使得班级合唱水平得到优化提升,进而为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上文提及的合唱教学优化方式是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而进行的创新,进而为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罗东娟.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北方音乐,2020 (10):179-180.
[2]余君.基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 (06):21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