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张渝
[导读]

张渝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七一宝轮小学  628003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68-01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经历数学”。我在教学《摆一摆,想一想》这一课时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摆一摆,想一想》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用棋子摆一摆,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数值的概念。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100以内得数,最基础的知识是数的顺序;要弄清楚一个数字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不同;还要弄清楚一个数的组成,它可以两个不大于9的数之和。由于学生年龄小,以上内容学起来较难理解,我教学这个实践活动时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玩的心理和好玩的习惯,设计形象生动有趣的“玩法”,使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悟100以内的数,领会理解有关基础知识,并感受到数学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次摆”活动,在“三次摆”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次摆”活动:初次摆——交代操作方法再次摆——动手熟悉操作三次摆——观察探究规律。在三次摆的同时我提出不同的问题:根据你摆的棋子能写出那些数?怎样摆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无遗漏?通过以上摆和写数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三个问题既能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又引导了学生摆棋子的方向。这样的设计层次分明、深入浅出,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形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在三次摆棋过程结束后,学生早已发现规律,并能用规律写出数来,当我引导他们用百数表来验证规律时,他们都显得非常兴奋,说“数学太好玩了”。
        “数学好玩”就是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能让学生把抽象枯燥的数“玩出数学规律和道理来。其实数学本身确实是好玩的,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中小学”里爱玩、会玩数学的学生并不多。多数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把数学看成了学习的负担。究其原因,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教授所言:“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好玩,真正地让好玩的数学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活力与魅力,从生活中理解数学的价值与意义,并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思考和表达周围的生活世界中发生的事件和事物。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让数学显现其魅力,吸引学生呢?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定要在“玩”字上下功夫。如何指导学生“玩"好数学教师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字上下功夫。如何指导学生“玩"好数学教师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深入挖掘教材中“玩"的内容
        教材是教学中的一种媒体,-种工具,但决不是一个不可改易的文件。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加工或整合。如我在教学《位置》这节内容时,我主要以我们教室里的坐位为导具,并把它模拟成电影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位置以及周围教室里的坐位为导具,并把它模拟成电影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位置以及周围同学的位置,让学生通过猜一猜、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目的的活动体系,使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形成体验,在体验有基础上形成方法。
        2、精心设计“玩”法,让学生在玩中悟理
        要让学生在“玩”中悟理,教师必须在深入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各个“玩”的环节,每个环节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每个环节中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也必须要有所预见,且玩的形式要多样。“玩”首先要注重趣味性,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玩”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能总是重复着开火车、我朋友等学生已厌倦的游戏:其次,“玩”要体现生活性: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开展救学活动。再次,教师浸在学生“玩”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能让学生成为盘散沙,忘记了“玩”的目标,要提醒学生边玩边动脑思考,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调控。
        3、在“玩"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与人协作的作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合作教学,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注意哪些活动要学生自主完成,哪些活动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如果学生不能自主完成的活动,就要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当学生自主完成的很好时,就要让他们相互交流,从中体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当学生自主完成的很好时,就要让他们相互交流,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超越自我,发展个性的机会。
        4.“玩”也要因材施教
        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优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力,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而对学困生教师则要多帮扶甚至手把手地教。切忌只为追求场面热烈,或急于表现教学意图走过场、内容充斥无主次,或满足于少部分学生的“出色”表现而丢掉一批学生。教学中既要有互助互学,互相讨论,又要有个人操作、独立思考。
        “数学好玩”是一名数学教师终身教学的境界,如何达到这境界,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更深入地钻研新教材,学习新课标,领会新理念,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用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