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 阮小金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阮小金
[导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中,数学概念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小学数学是学生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是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而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要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阮小金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新模完小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中,数学概念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小学数学是学生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是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而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要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55-01

        引言
        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一直都是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难点,主要在于两点:第一,数学概念本身有点枯燥难懂;第二,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三、四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主要集中在八岁到十岁之前,此年龄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直观思维阶段,对于这种概念性的知识点还难以把握。这两点综合作用之下,数学概念教学俨然成为重难点。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对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一、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无论数学学习还是其他科目的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学习都是学科认知的基础,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没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何作用,就无法将其应用到实处。所谓数学概念教学,就是将一些数学概念用更生动具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确保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与练习中,明白每个数学公式或者符号在具体情况中代表怎样的内容,善于结合数学概念展开分析、推理与归纳等工作,从而顺利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大概有五百多个,如果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对数学概念的记忆,那么五百多个概念的记忆工作将会是十分繁重的,而且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也并不能让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精准而迅速地调动所记忆的数学概念解决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多思考与了解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新课标改革认为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要求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如何深入贯彻教师只是引导者这一角色?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来检验。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由于性格或者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课堂上显得尤为的活泼,当然还有一些学生相对来说可能比较沉稳,但是面对这种现象是否可以深入思考一下,其实这些相对活泼学生有时候的一些想法其实是有代表性的,只是有的学生不喜欢口头表达。在此基础上,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奇思妙想”,以自己的创造力将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二)利用故事进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考虑,学生是非常喜欢听各种故事的,在课堂教学时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可以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与本节数学课所需学习的数学概念相联系,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也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对于数学的课程也就更容易接受,也更乐于接受。在故事开始之前教师便提示学生有问题需要学生来解决,所以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在思考问题,对于故事情节中给出的线索也会认真的记忆,当听完故事后,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没有办法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接下来的课程便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以便于找到答案,因为知识与故事结合在一起,学生也会自己转换思维模式,会把抽象的数字与小兔子的果子联系在一起。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且主动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学科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尝试开展数学概念教学时,应将各种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能够接触到的方方面面入手制订教学策略。当接触到与自己平时生活中有关联的概念性知识后,学生首先也会考虑这个概念究竟在生活中可以用于哪方面。这样,学生从主观上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也愿意跟教师、其他同学分享对数学概念的独特理解。学生通过讨论,成功理解了相关概念,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效率。
        (四)科学、发展式评价
        其实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对于理解概念比较敏锐的学生,数学教师要加以表扬;同时,对于理解概念比较迟缓的学生,数学教师要加以鼓励。短时间内没有理解并不代表一直都不能理解,教师可以多进行一些讲解和举例,促进学生理解。比如,一些同学课堂学习中表现比较沉闷,老师向他进行提问或者组织教学游戏的时候选他参与,总也得不到很积极的回应,在数学学习中又偏偏对概念把握不够精准。怎么办呢?我会多跟他谈心,抛开学习上的困难来谈,抛开课堂表现来谈,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基于这样的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的心态放开,更加积极的参加教学活动,从而在数学概念以及整个课程的学习中有更好的转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重点学习数学概念相关知识,并针对学生特点设定概念教学策略,不断为其提供优质的概念教学资源材料,使学生不断深化、内化数学概念,在脑海中构建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菊霜.小学数学中年级阶段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2):129-130.
[2]马丰琴,邢彦红,梁守燕,邢延奎.小学中年级数学抽象概念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56):101.
[3]季万秀.小学中年级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17(18):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