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梁晓冬
[导读] 德育教育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民的基本素质也成为现代社会重视的一个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各种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力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形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我国初中德育的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希望能对初中德育的改革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梁晓冬    四川省南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德育教育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民的基本素质也成为现代社会重视的一个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各种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力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形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我国初中德育的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希望能对初中德育的改革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创新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52-01

        对于初中教育来说,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时期,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这个阶段逐步形成,而思想观念的奠定又是他们今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初中教育应该将德育放在首位,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做一个好人。重视德育和结合德育开创全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是当前初中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初中德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阶段,我国的德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来进行的。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的初中学校已经开展了相关德育的课程,如《思想品德》课程。在这些德育课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向就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认识生活、自强自立、自尊自信和知法守法,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进而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但是,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德育的熏陶,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面对考试,《思想品德》课程难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广泛重视,使得对德育还不够重视,德育的教学成果也不是十分明显。因此,我国初中的德育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和改进方面。
        综上所述,德育对初中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良好的德育能够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初中教育工作者要在主观意识上重视学生的德育,结合相关教育内容,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人才。
        二、初中德育创新教学方法的策略
        1.强化师生的情感交流
        交流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基石所在,师生之间只有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够将知识进行有效的传递。与传统“填鸭式”教育不同的是,德育需要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在思想上进行真诚的交流,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时,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都要在沟通和交流中进一步互相了解,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和改正,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结合时代,引导学生进行德育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涉及了各个方面。在如今的教育中,网络技术的应用早已趋于成熟,它能让教育内容更加形象、具象和生动。对于初中德育来说,运用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鉴于互联网上教育资源的充沛,其中的典型事例更是对德育带来冲击性的作用。因此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信息汲取指导,帮助学生过滤掉网络中的负面影响,汲取其中的正能量,是实现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3.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各种价值观
        价值取向偏离这一问题已经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呈现出非常大的趋势,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地研究社会上所出现的各种价值观,加强对于价值观的研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教育。在多年的教学过程当中,笔者发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多种价值观共存是一个非常客观的现实,所以,学生和老师在教学中却不可以人为的方式来否定多重价值存在的现实,而是要通过多重的努力来克制一些消极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德育教育更加的有效,另外,教师必须要注重对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研究,力求采取较为客观公正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价值观的判断能力,明辨是非,快速地走上正确的路途,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并且为社会作出贡献。
        4.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
        在教育过程当中,素质教育推广要逐渐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对于德育教育而言,这一教学理念也是非常适用的,很多德育的难题必须由学生亲身实践,自我解决,所以,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不能够越俎代庖,而是要在教育过程当中向学生阐述原理,讲清道理,不断的帮助学生提升价值判断的能力,心灵得到真正的净化,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5.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想使学生的德育教育有所提升,教师必须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较为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首先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做到目标、步调一致,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营造良好的榜样风范;其次,学校还应该将德育工作的环境扩大,让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共同为学生做相关的思想工作,引导家长配合老师,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断地提升德育环境的建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效地抵制社会当中的不良诱惑,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就比如说,社会上有一些老人在公共场合摔倒无人去搀扶,其原因是这个社会的大氛围所决定的,因为很多老人是假摔,借此而去讹诈一些善良的人,但有一些老人是真正有困难,则需要人去帮助,那么在社会上出现这种现象是社会氛围所影响的,但无论怎样,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塑造这样的形象,从善良的角度出发,帮助有困难的人。
        初中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承担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任,所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就愈发重要,因此,单单提升学生的成绩,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要提升德育教育工作,使学生真正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春风.初中班级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18(16):156-157.
[2]王向东.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方法与对策[J].学周刊,2016(08):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