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彭华
[导读] 数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在很多工作领域都有数学的影子。从培养学生角度而言,数学可以提升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对学生展开数学教育,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有一部分教师对数学的认知不足,导致他们过于重视知识教育,忽略了将数学和德育相结合,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这篇文章针对如何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提出了

彭华    广西马山县周鹿镇武平小学  530603
【摘要】数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在很多工作领域都有数学的影子。从培养学生角度而言,数学可以提升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对学生展开数学教育,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有一部分教师对数学的认知不足,导致他们过于重视知识教育,忽略了将数学和德育相结合,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这篇文章针对如何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给各位数学教师一起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育人价值;实用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51-01

        随着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们开始追求学生的高分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评断标准,受此影响,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很难真正发挥,和教育初衷背道而驰。数学教学的意义是给学生讲解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对其展开德育教育。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数学和德育相结合引起重视。因为教师过于追求高分,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通常忽视了数学和德育相结合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对数学的内在价值概念很模糊,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的缺陷。教育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方式,因此不能以学生学到知识作为成功教学的依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建立对生活的基本认知。通过引进数学德育教育,使学生逐渐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并产生挖掘数学的内涵和作用的动力。
        一、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合作与思考能力
        不乏有教师对数学目标的理解建立在教授知识上,他们普遍以学生总成绩为主要教学依据,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多以应试教育理念为主,和育人价值背道而驰,使学生通常运用背诵公式和题海战术进行学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在讲解《乘法的性质》时,往往局限于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率等,可以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运用乘法进行简便运算。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对学生综合培养,也没有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只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培养学生高分成绩,学生陷入机械的被动学习模式中,很难提升综合能力。教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倡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共同协作处理问题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运用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途中,结合乘法的定律,向学生提供符合定律条件的题目。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进行自主计算,然后针对计算的正确性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乘法性质的感性认识后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还能在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团结合作能力,在这个前提下,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二、加强反思教学,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就小学生而言,年龄比较小,在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和规范,并且对数学本质的把握很难能够很到位,深入的思考以及自我的调整,坚持反思自己,不停的升华思考,才能摸清楚数学的本质。外国专家把“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核心素养是很有道理的。小学生正处于年幼阶段,缺乏规范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很难把握数学的本质,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及自主调整,不断自我反思,才能认清数学的真谛。在国外一些专家看来,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作为核心素养,和我们的理论不谋而合。教师不能为了完成应试教育教学目标,就将育人使命表现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层面,而是应该想尽办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自省能力,站在学生角度,反思有利于纠正自身问题,逐步完善能力。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应养成总结错题的习惯,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巩固,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类似的问题产生。
        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索能力
        实践教育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深化数学认识的重要途径。由于课时紧张、教学方法受限、一些教师没有积极改变教学模式,课堂外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普及。简单的课堂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降低了学生对数学认知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上课下的方式进行教课,活跃教学思维,引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并从中搜集涵盖的数学知识。以圆周长为例子,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很机械性的介绍其概念和近似值。学生通过听讲的方式很难理解其抽象定义。
        通过走进大自然的方式,学生可以从中搜集圆形事物,借助相关工具展开测量,通过半径找出其关系,然后和圆周率相比较,看其是否相似。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下,倡导充分发挥数学的育人价值,教师们必须认真、充分地思考小学数学育人的价值,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并有效地将这些理念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争取为新时代培养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耀.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农家之友.2010.4;
[2]曾小平.幼小学数学教育系列教材.小学数学研究.2015.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