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陈景棠
[导读] 秉承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培养出有道德、有品行、有思想的新一代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内涵所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让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以实现学生道德和知识水平的双向发展,实现学生身心的综合成长。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展开讨论,提出了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陈景棠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第二小学
【摘要】秉承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培养出有道德、有品行、有思想的新一代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内涵所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让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以实现学生道德和知识水平的双向发展,实现学生身心的综合成长。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展开讨论,提出了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50-01

        引言
        小学阶段是树立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极高的道德素养培育责任。素质教育提出,以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有道德、有情怀的现代公民为价值目标,以德育教育观为关键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沁润和实践体验等具体方式,有效实现德育渗透,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实现德育教育与课程教学的协同发展,进而构建出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是五育之首,是培养学生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的前提,同时也是素质教学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重要比重。学校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就需要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将德育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老师方面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全方位落实,为学生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传统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倾入到课本知识当中,更加注重对字、词、句的讲解,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导致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课程知识水平不相匹配,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但在道德情操、心理素质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最终可能会让学生的人生轨迹出现偏离,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迫在眉睫。为全面解决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在课本知识注入的同时,还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和融合,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成长。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加强对课本中德育素材挖掘,实现道德品质沁润
        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德育素材,需要老师在其中进行深度挖掘,再加以适当的理论知识,两两结合,让这些德育素材得以有效应用。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会存在一些反应社会前后变化的数据材料,老师将这些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指出这些数据的背景,让学生明白我国近几十年来的辛酸发展路程,增强学生的社会观念和民族观念,最终实现德育教学的目的。另外,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一些拓展性资料,让学生认识到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例如在《再见了,亲人》的阅读教学中,这篇文章就是德育渗透的绝佳时机,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刻突出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产国际主义情谊,让学生受到这份情谊的感染,深刻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无形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2.注重优秀国学文化导入,无形中进行德育渗透
        国学文化是德育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国学文化源远流长,已成为我国优良的文化根基,通过优秀国学文化导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和爱国精神。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众多国学文化素材,也含有众多德育教学因素,具备和蕴含了广博的理想信念、文化精粹和道德人格,而这些理念都可以运用于德育教育当中。比如讲到爱国主义精神时,教师就可以谈到“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力挽狂澜、扶大明将倾的于谦,他们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他们的精神却生生不息,永垂不巧,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典型素材。
        3.开展丰富多样的诵读活动,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宣扬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比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次课外诵读大赛,让同学们挑一些课外作品中喜欢的片段,这些片段要具备一定的立德树人价值或者人文内涵,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朗读、诵读,并让他们能够在朗诵练习中感受到诵读的乐趣,初步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无形中完成道德品质的塑造。其次,教师还可以选择些课外优秀文章,让学生深刻感知这些文章的深刻内涵,如诵读“满江红”让学生体会岳飞那种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诵读“论语”,让学生洞悉为人处世的准则。最后,在诵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意地透露出一些文化知识和人物背景,从学生不仅从知识层面还有思想层面加强他们的文化体验。比如“石灰吟”的诵读中,老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然后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于谦的人物事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于谦敢于自我牺牲、也要保持忠诚白洁的精神。
        三、结语
        小学阶段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德育教育任务,而语文阅读课程则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充分的德育渗透,在课堂中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道德情操,实现学生阅读水平和道德素质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丰丽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2018 (09):57-58.
[2]于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16(10):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