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科优势 关注心理健康——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董晓晶
[导读]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随着现代智能技术的优化升级,高中生对外所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从而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更加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知识中,进而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结构奠定良好基础。

董晓晶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第一中学  161500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随着现代智能技术的优化升级,高中生对外所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从而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更加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知识中,进而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结构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49-01

        1引言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在接收各种信息的情况也极易产生一定的心理偏差,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铸造健全的人格奠定良好基础。以下将对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进行探究。
        2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路径
        2.1构建民主课堂,创设心理教育氛围
        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周期长、综合性强的工作,因此,要使这项工作得到高中生的普遍欢迎,校方应根据相关经验,不断规划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路径,然后进行科学的部署。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家最新的教学方针、政策等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引起语文教师在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能更好地使学生提高对心理状态的重视程度,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下使其人格健全,为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和人性化的接纳,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放下戒备心理,进而积极地与教师分享内心的想法,从而为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2.2将心理教育渗透于阅读训练中
        教材内容是培育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基于具有心理培育作用的内容进行优化,以此更好地使其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知到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教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才华横溢的海子在自杀之后,给家人和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进而引导学生充分认知到生命的重要性,同时在自身性格养成的过程中也将需要做好自身优化工作,以此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能让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充分认识到漠视生命的危害性。



        而部分的教材难以从个别字词以及语句展现出心理教育内容,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对心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就需要做好深入分析和细致发掘工作,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建立,尤其在当前独生子女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在心理层面上将会存在脆弱的现象,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引导下,培养学生正视挫折、坚韧不拔的品质。例如在《项链》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马蒂尔追求爱慕虚荣以及追求享乐的心理,但在后续十年偿还债务的过程中,马蒂尔承受挫折、直面挫折的心理品质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此为引导学生认知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在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通过名人名著、哲理故事以及励志故事等的课外阅读使得学生的健康心理得到建设,而教师更加需要将心理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为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学习压力巨大的高中生而言,在心理上将遭遇更大的压力,因此为了更好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为构建良好的心理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2.3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
        多元化的语文活动也是渗透心理教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辩论会、课本剧表演以及绘画演讲比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将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为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奠定良好基础。而在综合性的语文活动中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熏陶,为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奠定良好基础。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进而在实践过程中感知心理教育内容,为构建学生的心理世界提供保障。
        2.4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写作教学之中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心理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写作主题中,引导学生在审题写作的过程中感知正确的人生观念。例如在组织完成有关于亲情的主题班会后,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班会中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进行写作,题目自拟,由此可以使得学生在回忆和思考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亲情的可贵,同时也能让其通过联想感知自身与亲人之间的关系,为培养正确的亲情观奠定良好基础。尽管心理教育并非是语文学科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当在写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使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在写作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写作主题的设置上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为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学生心理问题出现频率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学科教育更加需要肩负起育人的功能,而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中语文学科而言,其中将涉及大量具有价值观引导的文章以及教材内容,因此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发掘其中蕴含的心理健康内容,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罗静.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中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72.
[2]马丽丽.如何在聋校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华夏教师,2019(19):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