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陈韦伶
[导读] 将生活化融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将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且贴近幼儿生活的“场景”运用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之中,从细微处培养幼儿养成发现“生活之美”的习惯,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能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从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增长自身的经验与见识。

陈韦伶    广西省来宾市忻城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546200
【摘要】将生活化融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将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且贴近幼儿生活的“场景”运用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之中,从细微处培养幼儿养成发现“生活之美”的习惯,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能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从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增长自身的经验与见识。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48-01

        引言
        幼儿年龄小,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对于幼儿的学习来说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在实际授课时教师需要学会变通,将偏重理论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完成对于幼儿的培养,而利用游戏的方式带动幼儿完成课程学习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玩具种类少、游戏玩法单调、可操作性弱是幼儿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教师需要找到已经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具体教学上,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材料与区域游戏、课本内容相结合,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实践,由此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投放生活化的区域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因而幼儿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活动区投放各种具有生活化的活动材料,而且投放的各种材料不需要精致和美观,而要尽可能地使用生活中的现有资源。那些具有民间特色的生活用品及原材料,那些身边随手可得的枝条、叶子、塑料袋(盖)、纸盒、陶泥、刺绣等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幼儿游戏材料。比如,我们尝试运用本土资源创建了陶泥制作特色区,在制陶艺人的耐心指导下,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制作,先将陶土和成像面团一样的陶泥,再把和好的陶泥捏成一个个形态各异、小巧玲珑的小陶罐、小动物、小器具泥坯,然后小心翼翼地搁置在晾晒架上,晾干后再由幼儿在泥坯上面亲手绘上自己喜爱的各种精美图案,最后由专业工作人员置于烧制窑内烧制成陶瓷器具,陈列在美工区供其他小朋友观赏。每次陶艺制作活动,幼儿和家长的兴趣都非常高,一个个表情专注、精心制作,活动时间到了还舍不得收拾整理。
        二、开展生活化区域活动,提高幼儿生活能力
        幼儿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幼儿教学开展,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要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区域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激活幼儿的思维,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


目前,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幼儿是在六个大人的细心照料下健康成长的,基本上父母会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尤其是老人会特别溺爱孩子,这使很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无法做到独立洗漱、进餐,这会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通过开展生活区域活动,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使幼儿在活动中独立完成事情,并使幼儿回到家中也可以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针对幼儿生活能力不强的这种情况,我们在生活区域中开展“我是最棒穿衣小达人”活动,通过模仿早上起床的情境,让幼儿练习自己穿衣服,并在练习中使幼儿明白要先穿什么再穿什么,掌握穿衣服的正确顺序。在幼儿练习中,教师要给予积极鼓励,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穿衣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幼儿在生活中也会主动穿衣服。同时,教师要与家长配合,使家长在生活中更好地监督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配合下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三、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社会性发展
        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便于激发幼儿参加跨班区域活动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特征,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以此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让幼儿围绕这个特定的主题,通过对场地的观察,对特定区域进行布置,可以由几个个体去独立完成,也可以多个个体合作完成。当然,教师也要在一旁进行协助、指导,通过这次的主题活动可以让幼儿自主去完成任务,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开拓思维,但是要记得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通过多个个体合作完成,与他人的交往有利于发展幼儿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美德。如果对这次活动增添竞争机制的话,还能增强幼儿之间的集体荣誉感。
        比如,设计时装秀台、蛋糕店、农场等,通过与同伴、家长、教师的共同的合作布置,使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社会环境进行细心观察,既开阔了眼界,也了解了社会环境的新因素。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超市的主题,让幼儿当小小设计家,把整个活动区域布置成一个超市的模样,超市是人们经常会去购物的地方,幼儿对超市环境应该不陌生,对于超市里都有什么,幼儿会应答如流。幼儿有了思路,在准备材料时,会注意考虑到环保性,按照脑海中超市的模样和环境的布置进行协商和制作。布置完成后,可以邀请家长参观,幼儿可以分享和同伴合作过程中收获的快乐和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生活化活动对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获取更好的生活经验,以及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学质量上有着十分重要且关键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要树立区域活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积极地将生活化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来,致力于创造更贴近幼儿特性、学情及学习目标的区域活动教学环境,让幼儿在欢乐中获得身心与能力的全面增长。
参考文献
[1]徐国芬.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 (18):92-93.
[2]胡芹.幼儿园生活化区域活动的创建浅析[J].读写算,2019(32):35.
[3]姚甫霞.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8(1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