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古明益
[导读] 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之一,只不过因为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这种方式在课堂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此,本文通过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重要性的分析,针对性提出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古明益    重庆市江津区石门小学校  重庆  402292
【摘要】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之一,只不过因为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这种方式在课堂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此,本文通过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重要性的分析,针对性提出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38-01

        国内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渗透。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把生活现象和事例引入到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情境。
        1、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如果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知识,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生活化策略可以将应用与实际需求进行结合,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生活化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引入生活场景、现象和话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第二,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新课标中就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教学的思路和模式,改变过去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让学生可以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1]。
        2、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设计生活化的新课导入
        导入环节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后面的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在导入环节中运用生活化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比如,在学习“平均分”时,教师课前就可以准备9个橘子,在教学开始之前随意喊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拿橘子,小红拿了7个橘子,小王拿了2个橘子,之后问学生这样分配橘子公平吗?学生统一说道不公平。之后再让小红拿一个橘子给小王,再提问学生“这样公平吗?”,学生还是一样的回答,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分配才能做到公平,学生同桌间讨论得出正确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平均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的效果。下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大家一起分橘子吃,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多给他分几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抽象性以及逻辑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很难满足数学学习的需要,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也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特点进行研究,给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让他们的情境中学习,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2]。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家里厨房的照片,让他们观察有哪些物品是圆的,虽然是学生熟悉的场景,但是以前却没有认真观察过,而在教学中引入,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学生就会说出一些答案,比如,盘子、水本口、碗口、水桶口等,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感性经验,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之后教师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看过自行车吧,有的学生已经有会骑了,那么你们知道为何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若是将车轮换成其他的形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人们骑着正方形车轮和长方形车轮的情景,可以看到车子上下都很颠簸,骑车的人也感觉到很痛苦,只有骑着圆形车轮自行车的人感觉到非常轻松,给学生提问“同学们,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圆形都有哪些特点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接着探索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2.3设置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中的知识为主,结合生活实际,挖掘和教材内容有关的生活化信息,将生活和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在学习货币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问问学生认不认识这些货币,给他们设计采购任务,让他们自己通过买水果,进一步认识货币,清楚货币间转换。教师要提出情景式的问题,如“你拿50元去购买23元的水果,店主应该给你找多少钱呢?找回的钱都有多大面值的?一共有多少张?”,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和生活进行联系,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2.4运用生活素材,强化理解
        小学数学虽然都是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有一些知识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教学中的难点,不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积极的应用生活中的素材,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将复杂的知识直观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学习的知识,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对他们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题目“要做一个鱼缸,长、宽、高分别为1.3米、05米、0.4米,请问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很多学生看到题目后觉得很简单,读完题目就开始计算,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很多学生都计算错误,只计算了4个面,学生并未理解题目要领,这时教师不要直接讲解,而是先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有的学生发现原来鱼缸一共有5个面,之前之所以会算错就是因为将其当作长方体。之后学生重新调整思路,正确的列出算式,计算得到的结果也是正确的。因此,对于学生存在的认知困惑,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发现和分析问题,进而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的认识知识内涵,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和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的采取生活化教学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本艳,刘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和策略研究[D].神州旬刊,2016(8):100.
[2]邓帮平.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速读旬刊,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