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导向性教学——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何跃宗
[导读]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能揭示矛盾,激起疑惑,推动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问题导向性教学就是将“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式学习,问题导向性教学的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使处于“问题情景”中的学生有强烈的追本溯源的欲望,获得基

何跃宗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新生小学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能揭示矛盾,激起疑惑,推动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问题导向性教学就是将“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式学习,问题导向性教学的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使处于“问题情景”中的学生有强烈的追本溯源的欲望,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28-01

        1.前言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能揭示矛盾,激起疑惑,推动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2.概述
        数学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最重要的资源、载体和中介,为保障目标的实现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问题性、情景性、活动性处理,问题导向性教学就是将“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式学习,问题导向性教学的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使处于“问题情景”中的学生有强烈的追本溯源的欲望,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3.问题导向性教学应用的三个导向
        (1)学教导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学习的情况,解决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所提出的导向问题应着力解决好“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问题。主要应用于小学数学的高段(五六年级)。
        (2)教学导向: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和不具备时,通过教师主导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问题导向性过程。是一个“教—扶—放”的过程。主要应用于小学数学的中低段年级的教学。
        (3)综合导向:化难为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通过循序渐进,有效的问题引导,将难的内容变简单,促进学生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学会—兴趣——愿学—学会。



        4.问题导向性教学的关键:设计有效问题和把握核心问题
        (1)有效问题主要体现为: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一定要以教材为主,根据教材设计问题,使学生在分析和解答问题过程中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通过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同时提升综合能力。依据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智力差异设计课堂问题,使得每个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进而提升综合能力。
        (2)设计有效问题应注意: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切忌不能把问题设计的不着边际。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有能力解决。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努力跳一跳,才能摸得到”,有发展的空间;而且要让学生“只有跳一跳,就能摸得到”,有成功的可能。设计的问题从情景素材到具体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不违背科学规律,并且具有设计的问题融入科学方法的要素,使学生学习模型、理想化、假说等方法,还要使设计的问题注重体现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观,体现新形势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师应抓住教学的内在矛盾,把握时机,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问题,使学生达到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问题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顺序”。设计的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把握核心问题:核心问题也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问题,其在抽象性、难度系数上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所以,核心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核心问题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案例说明:长方体的认识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到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一握长方体纸盒。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呢?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大家想知道吗?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长方体有几个面?谁能迅速地数出长方体的6个面?比较哪一种方法好?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还有不同看法吗?这两个面的位置是怎样的?
        5.小结
        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有效性、核心性问题,依据学生状况,选择恰当的问题导向方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化难为易,实施问题导向性教学可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有效,有效落实新课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定成.备课上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9.3.
[2]江明静.用核心问题引领课堂教学课例《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8期.
[3]韩冬梅.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