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邓红梅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注重理论转向注重应用,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将生活内容融入数学的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社会实践的能力。基于此,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邓红梅    云南省宣威市龙场镇旧营完小  655403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注重理论转向注重应用,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将生活内容融入数学的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社会实践的能力。基于此,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26-01

        引言
        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小学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但由于其抽象性、逻辑性强,加之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以及生理、心理相对不成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如果能将这些知识赋予到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可以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就是教师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感知探索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其次,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切身体验在学中玩和玩中学,最终喜欢上数学。另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对数学认识的促进更加深刻,使得小学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更为完整。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要树立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组合
        理念是指路的明灯,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推崇的教育理念。陶先生认为,学校的教育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作为教育基础的教育过程是行不通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性与创造性。可以看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重视学生的生活化教育,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加强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历,选取恰当的切入点,把生活中的案例或情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语言生活化,调动学习热情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来构建高效课堂,初步建立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它具有独特的风韵格调,教师要把握好语言的运用,既要给小学生做出一个好榜样,还要激励小学生努力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水平相当的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却迥然不同,可见教学语言在课堂上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不活跃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生动的课堂语言,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带领小学生共同探索数学难题,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多样性的数学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要改变语言方式,把握切入时机,可以运用高亢激昂的语调来吸引小学生,帮助小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知识。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时常与小学生沟通交流,以生活化的语言增强小学生的好感,唤醒小学生的共鸣,使小学生轻松的面对数学和利用数学。
        (三)帮助学生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思维发展以及思维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解决习惯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看到问题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动手建构问题的模型,然后通过相关的知识应用去解决问题,而有的学生则更愿意通过观察找到与例题相似的切入点,再去直接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他们不同角度的引导。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从思维定式模式中走出来,掌握不同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然后按照不同的目的选择最合适的解决办法,这样能够为学生将来的知识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灵活运用数学教材
        在数学学科教学的阶段中,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和基础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对于学生以后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要合理、灵活运用数学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有很多都与生活密切相关,这也体现出了对教材的精心安排,但是受到南北差异、城乡差异等问题的影响,课堂上教师还是可以活用教材,进行合理地生活问题的导入。例如,关于“周角”的知识展示的时候,教师出示了一把折扇,想要利用折扇来展示周角的特征,但是这种扇子已经很少见了,很多学生不明白这是什么物品,理解程度并没有得到提升。为了转变这个问题,教师就设计了当地生活之中常见的一种“折纸”行为,让学生用一张白纸反复折叠,然后折叠起来就形成了简易的折扇,这样的操作下,学生对周角的理解就更好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势在必行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引导小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扩大小学生的认知视野。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转化为教学模型,开发小学生的智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找到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琪.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19(12):122.
[2]潘忠宏.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9(36): 125.
[3]赖远红.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的运用[J].读写算,2019(36):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