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林娟娟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林娟娟
[导读] 本文主要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此次研究主要选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和案例进行分析,揭示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探讨当下教学中,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福建省漳浦县石埕小学   林娟娟  363208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此次研究主要选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和案例进行分析,揭示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探讨当下教学中,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语文教学;赏识教育;小学语文
        引言:赏识教育在学生的日常培养中尤为重要,教师适当的鼓励能够激励学生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所学知识,充分吸收知识重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探寻学生自身优势,及时表扬鼓励,使其树立起学习信心。
        一、赏识教育概述
        赏识教育是指赏识学生的各项行为,通过言语鼓励强化学生正向行为的过程。其基本理念有尊重、信任、理解等。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采用积极的话语教导学生,而非一味的打击和批判。赏识教育能够创造出更加积极的发展环境,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调试个人行为,激发学习兴趣。一方面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规律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其秉持平等的教育模式,即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无论学生有怎样的个体差异。都要以平等的态度,给予其平等的展现机会。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构建学生学习信心
        在进行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不足,或是客观因素限制,无法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对知识的不充分理解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其对学习失去兴趣,进步困难。而赏识教育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随即调整教学模式,并运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使其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条件,避免因学习效果差强人意而产生厌学情绪,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1]。
        (二)优化师生关系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学生难免会犯下或大或小的错误,教师如果仅关注事件表面现象则很容易陷入固化思维,引发不良后果。久而久之,学生必定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师生关系和谐。而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绝对信任,同时给予其基本的尊重。遵循赏识教育的理念,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首先选择信任学生,待查明事情真相后,再用尊重平等的态度采取教育措施。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必然会更加信任教师,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一)教学观念陈旧
        当下仍有许多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即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将自己视为知识的传播中心,而将学生当做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实则学生也是拥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他们也会对教学知识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传统的单向传授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时代下学生们多元化的思想。



        (二)课下关注过少
        赏识教育并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短短几十分钟,教师还应将其贯穿到学生课下的学习与生活中去。现阶段的许多赏识教育仅停留在课堂范围。但仅靠课堂上的鼓励教育是不足以起到激励作用的。教师更应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以外时间所作出的努力,并及时发觉给予鼓励。
        (三)教学内容表现力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实用性较强,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平。但单一的教学模式长期下来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无法养成长期学习热情。现有的赏识教学内容中,有许多仍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其内容表现力不足,使学生无法充分调动自身能力,教师发挥赏识教育的能力必然因此弱化[2]。
        四、提升赏识教育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观念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将学生视为教育的关键,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同时关注学生对于教育工作的意见和看法,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如在讲解《猴子捞月亮》的文章时,教师在讲解文章前可以先将问题抛给学生,询问学生“为什么猴子会认为月亮掉进井里了?”通过学生的理解,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程度,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充分运用赏识教育。
        (二)关注课后表现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鼓励外,教师还应及时发现学生在课下付出的努力,给予同样的关注和鼓励,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分配了课后预习作业后,教师可以在第二天及时抽查,对于预习状态良好的同学给予必要的表扬。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家访或是课后谈话等形式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课外表现,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将赏识教育内化于教育的方方面面。
        (三)提升赏识教育内容表现力
        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不应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应采用多种形式提升教学内容表现力如在讲解作文《我和XX过一天》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视频化、音频化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该作文题目拥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学生想象力的开拓也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运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发散思考,提升教学效果[3]。
        结论:赏识教育实则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教学形式,它使学生能够最大化的受到鼓舞,能够有机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但赏识教育不只是单一的教学形式,而是应该将其自身优势真切运用到日常教育工作中去,在关注学生课上状态的同时更要关注其课下的努力成果。同时赏识教育更应积极开拓创新,采用多元表达形式,促进学生理解吸收,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杜新明.浅析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38-39.
[2]郑丽兰.论赏识教育的意义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8,08:159-160.
[3]徐秋云.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 / 教学与管理,2018,51: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