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蔡星星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   作者:蔡星星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注重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不但能够夯实高中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秉持着“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采取多元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

重庆市开州区丰乐中学 蔡星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注重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不但能够夯实高中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秉持着“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采取多元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前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目标的综合体现,是具有语文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语文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审美鉴赏创造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得到综合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课堂构建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对一门学科的努力程度往往取决于主观的情感[1]。据调查统计,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越浓,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学习成绩越好。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
        (二)活跃语文课堂气氛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性,而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思维创造力,所以教学气氛的好坏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核心素养教育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能够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下尽情思考,大胆发言,从而创造出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三)强化语文课堂互动
        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紧密围绕教与学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有些教师受限于传统思维,教学的方式比较陈旧缺乏有效创新,致使语文课堂相对沉闷,缺少艺术性、互动性,阻碍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落实中,能够有效打破这种局面,从而使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不应该局限在教材的樊笼中,应该充分与生活相融合,在生活中探索语文知识。只有将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在生活中,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学习语文的真正价值,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及运用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构建及运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只有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了,后续的语文学习才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才更加高效有价值。


为此,在语文教学教师要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及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沁园春·长沙》表达了毛主席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这首词致力于描写湘江的秋景,景中寓情,情中现志。在讲解了这首词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作文,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大胆地进行想象,从而仔细地体会语文的构建与运用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语文的奇妙。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创新能力
        学习的过程也是逐渐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2]。只有经过深度的思索,不断的探究,学生才能够逐渐强化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语文教材中挖掘有效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创新能力。
        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深度阅读文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从而深化对这篇文章的解读与探究,强化自己的思维。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及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具有浓厚的文学底蕴,其中蕴含着历史优秀的文化内涵[3]。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学生作为时代的接班人,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要不断学习文化、传承文化进而弘扬文化。
        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详细地讲解杜甫的生平,写作背景以及诗歌创作的影响,共同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来领会诗人的情感价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文化,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及创造能力
        在统编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凝聚了很多优美的篇章,值得学生反复阅读并进行鉴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挖掘课文中美的元素,从而引导学生去欣赏美逐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及创造核心素养。
        在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渲染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的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教师可以一边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一边为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让学生细细的品味,为学生营造鉴赏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能用心感受这篇文章,从而获得深刻的学习印象和审美感受。
        结论: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能够使教师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语文的滋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坪.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J].教育导刊,2020(12):63-67.
[2]孙爽红,顾玉军.学生发展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成路径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6):97-101.
[3]尹荣明.学成于思 思在于导——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1):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