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李伟强
[导读] 本文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角度出发分析数学文本阅读在小学生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从学生应当反复阅读数学文本关键词、学生朗读数学文本以及教师陪读数学文本等角度出发详细阐述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高车中心小学  李伟强

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角度出发分析数学文本阅读在小学生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从学生应当反复阅读数学文本关键词、学生朗读数学文本以及教师陪读数学文本等角度出发详细阐述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育在当前小学教育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深刻理解题干中的内在涵义。
        一、数学文本阅读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文本阅读在小学生数学学习当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解题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解题能力提升的关键步骤就是提升学生对题干的阅读能力。数学文本阅读技巧的提升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强化对数学题目的理解,提升理解能力。只有读懂题目,学生才能提升数学解题正确率尤其在数学核心素养不断提升的当代社会,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升自信心,有助于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文本阅读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强化文本阅读,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学生喜爱的数学学习方式,对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加强文本阅读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文本阅读当中,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安排题目题干的阅读,是学生喜爱这种学习方式。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在读懂文本的情况之下参与解题过程[1]。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反复阅读数学文本关键词
        数学文本教育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关键,文本教育的重点就是关键词教育法,在关键词教育当中,教师将数学文本当中重点词汇圈出来,让学生反复阅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时,在应用题当中出现“一共”、“减少”、“剩余”、“总共”等关键词时,老师应当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重视这些关键词,关键词是数学文本当中重要的词汇,学生在阅读这些关键词时能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与关键词的阅读密不可分,学生在理解关键词的同时思考解题过程,有些学生对题干中的关键词理解能力不够,直接导致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差的关键因素,学生在对题干关键词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探寻解题技巧和方法。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关键词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解题能力、提升综合素养,部分学生数学解题能力较差的原因是题目没看懂,看懂题目的关键在于学生把握题目中重点词汇。学生掌握关键词阅读法,即掌握了文本阅读技巧,小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数学词汇当中词语理解能力不够,因此教师应教导学生多读高频词汇,尤其对于题干中关键性的词语,学生要反复阅读提升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2]。
        (二)学生朗读数学文本提升数学素养
        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例题讲解过程当中极少朗读题干,让学生自己看题目或者默读题目,使得小学生没有充分理解题目的含义,尤其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状况的发生,导致学生在没有理解题目的基础之上直接做题,从而导致数学题目解答正确率下降,直接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以及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位置》这一课时,教师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将例题展示给学生阶段,忽视学生阅读文本能力的提升。当前部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差,缺乏创造性思维,对题目的理解有偏差,不符合当代核心素养能力在数学教育中的培养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朗读题干的习惯,在学生大声朗读数学文本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题干的理解能力。学生在朗读题干的过程当中感悟数学题目的内在涵义。在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数学课教学时,应当有意识地提升学生朗读数学文本的能力。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应当有意识的将题干朗读出来,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陪读数学文本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陪着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几率较小,教师往往不重视数学文本阅读教育,直接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下降以及学习效率的降低。例如,在学习小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应当陪着学生阅读应用题文本,让学生充分了解在11~20数字加减法运算当中需要用何种解题方法。教师有意识的陪着学生阅读数学题的,相对于让学生自己阅读来说,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学生数学解题正确率。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专注力比较差,因此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是教师应当为学生朗读题目,在教师的朗读当中,学生理解题目的内在含义,思考解题过程。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数学解题思路培养相当重要。教师陪着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尤其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有意识的陪伴学生[3]。
        三、结语
        在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育当中,应当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小学生数学学习当中,数学文本的阅读是当前数学科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文本阅读当中重要的题干阅读以及关键词阅读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小学生学习数学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对题干不理解,因此在数学阅读当中提高小学生对数学题干的理解能力,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林霞.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例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 新智慧, 2019, 000(012):117-118.
[2]黄永海. 从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实"生本"课堂教学策略[J]. 读与写(教师), 2019, 000(010):1-3.
[3]秦志青.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 南北桥, 2019, 000(005):72-72.
课题批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阅读数学文本夯实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准号:2020XB1202)的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