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赖洋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赖洋
[导读] 伴随新课改的推行,在初中阶段德育教育也成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教师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为学生设置多种学习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初中德育课堂上,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还要收集有关的素材,根据学生的兴趣所需,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热柘华侨中学  赖洋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推行,在初中阶段德育教育也成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教师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为学生设置多种学习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初中德育课堂上,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还要收集有关的素材,根据学生的兴趣所需,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比较叛逆的阶段,对很多学科都不能完全掌握,这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惑,要想彻底改变学生的态度,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喜好,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方法;
        引言:
        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和教育任务要求作出创新,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而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学生脱离了家长的监护,就要服从教师的精心安排,在学习不同学科时,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工作,同时教师也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合理的为学生设置教学模式,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德育课堂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深入研究德育教材,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德育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起来都是云里雾里,对德育教育没有正确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只有自己了解这部分内容才能给学生讲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在课堂上推广和使用,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深入钻研教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给学生提供上台演讲的机会,还可以列举一些例子给学生作为参考。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感人的事迹,因为多媒体可以更清晰的呈现出影像,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可以播放解放军保卫国家、医生救死扶伤、以及教师教书育人等等,这些都是最具典型的事例。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德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相关教学重难点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相互讨论有关于德育的例子,此外,教师必须不断突破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教学之间的差距,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通过切身感受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只有让学生相互沟通和讨论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  
        二、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在初中阶段,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一直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单一的学习一门课程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多种学科相互结合才能全面发展学生。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和深化,新课标指明,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内心深处为国家文化以及所获得成就自豪。例如:可以以岳飞为例,了解岳飞所拥有的爱国民族精神,课后,开展拓展环境的设计工作,将两宋时期融合发展的政治经济等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其了解到我国历史主流为互通有无以及不同民族的友好相处。在列举了这些英勇奋战的爱国英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找更多的爱国将领,让学生学习这些英雄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素养,还了解了更多的历史文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不同的学科中,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就可以将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更容易。所以,在德育教育开展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与多种学科相互融合,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增加德育教育活力性,使其能够乐趣无穷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有了属于自己的特殊思维方式,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一些事也有了判断的方式,那么,在进行学科教育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来了解大千世界,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从这一阶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
        给学生确立德育目标,不断整合有效资源,使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则,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彰显人生的最高价值。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比较浮躁,对很多学科无法提高兴趣,导致学生各种的学习成绩降低,因此,要想摆脱学生的困境,教师就要合理的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生活,还要改变单一的讲解方式,多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户外活动,学生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学习更多的知识。例如:女生可以踢毽子,男生踢足球等,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团结意识,还可以提升自身的素养。在活动后的获胜亦或是失败中总结,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谐沟通能力,让其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最终实现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目标。等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做出总结,还要教导学生在参与任何活动时要互帮互助,形成一股凝聚力,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给学生讲述课程,才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为强烈的认知感受和观念,所以教师必须要在充分研究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让学生对德育教育有正确的理解,树立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户外活动,不但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帮助他们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方面获得进步与提升,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燕云.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新课程小学,2020(10):235-236.
[2]余银霞.初中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的探索[J].东方文化周刊,2019(10):155-156.
[3]陈蕊.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型对策探究[J].读写算,2020(04):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