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1期   作者:徐东祥 郭烨桦
[导读]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BIM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属于一项先进技术
        徐东祥 郭烨桦
        上海中建申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迅速,BIM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属于一项先进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真实性与完备性,以及可视化与模拟化特点。在装配式建筑中,通过在设计阶段、现场安装施工阶段、建筑运营阶段中合理应用BIM技术,可显著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确保施工效率。基于此,本文在介绍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特点的基础上,针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以供相关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应用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不断由传统建筑向绿色建筑转变,以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为响应国家号召,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装配式技术,所以预制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国内的焦点,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均在不同程度上倡导提升建筑的装配率。        所谓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进行现场浇筑施工,而是在工厂进行加工预制构件,包括预制墙、叠合楼板、预制楼梯、预制柱、预制梁等。具体来说就是在工厂加工好预制构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装拼接,完成搭接工作。所以重点为构件生产、运输作业及施工吊装工艺。该种建筑形式既可节约人力和物力,又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符合国家绿色建筑的发展思路,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1BIM技术的特点
        现今,社会市场中对于建筑的需求与标准在不断提升,许多新型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施工中。BIM技术就是一项应用较为广泛的新技术,对于施工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将建筑物真实参数信息输入到其中,然后系统会进行模拟建模,为后续工程施工工作展开提供有效参考。BIM技术并不是简单的工作流程,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为施工工作展开提供保障。BIM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信息有着较强的真实性与完备性。在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过程中,BIM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更多信息,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也将会得到保障。这样可以促使工作人员决策的合理性得到保障,提升信息利用率,为未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有着较强的可视化与模拟化特点。在整个建筑施工流程以及建筑结构等,将会通过图像方式或者模型方式更加直观展现在工作人员面前,使工作人员能够对施工实际情况有正确认识、明确施工要点以及施工方向等。除此之外,通过施工模拟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预测。工作人员根据预测内容,可以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风险等问题的出现。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2.1前期准备
        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常见的BIM装配式应用模式包括模型为主、图形为主、模型与图形并用三类。图形为主即应用CAD制作建筑图纸,在图纸基础上,借助BIM建立模型,为可视化分析提供便利,在这一模式中,各类图纸都需要借助CAD完成,在BIM技术的发展下,以图形为主的模式已经被逐步淘汰。目前,应用更多的是以模型、图形并用的模式,以BIM模型为主,部分环节应用图形,但是,该种模式难以确保模型、图纸之间的关联性,常常会出现匹配错误,还需进一步优化。在前期准备环节,需要合理选择BIM应用软件,不同的软件,其使用范围、特点各有差异,需要根据工程特点来选择配套软件。另外,还可应用BIM技术来编制工程量清单,为后续施工提供更多基础数据支持,为生产、施工、维护环节提供便利。


        2.2BIM技术在PC构件运输质量管理的应用
        由于预制构件在生产完成之后需要通过一定距离内的运输到达施工现场完成组装工作,因此,运输也是装配式建筑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建筑物的质量管控有重要作用。如果生产完成的构件由于没有妥善运输造成构件损坏,一方面会造成返工返修影响工期进度,另一方面还会为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在运输阶段,BIM技术能够将构件信息进行信息化的动态管理,从前期设计开始为各个构件进行品类、大小、位置、数量等参数进行编码标识,并将编码与RFID技术相结合,实现构件生产运输动态管理,并且可以使用BIM集成管理平台进行构件信息共享,所有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权限调阅构件即时地生产及位置情况。运用BIM技术进行3D模式运输环境,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保障运输质量。另外还可以基于BIM技术开发运输统筹等方面的管理软件、插件等,根据生产与施工地址建立运输动线模型,分析运输车次、路线情况、运输车辆、车辆选型的问题,为资源调配提供数据参考。
        2.3BIM与部品装修
        BIM模型集成产业链中各家具供应商提供的个人信息与产品信息,为内装部品的量算统计提供数据支持。对装修需要定制的部品和家具,在方案阶段与生产厂家对接,实现家具的提前预定和批量化生产。预留土建接口,按照模块化集成原则确保模数协调、机电系统协调及整体协调。装修设计工作不应等所有前期工作完毕后再开展,而是与建筑设计同时开展的,将居室空间依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厨房模块、卫浴模块等,根据对卫浴或厨房整体设计的要求,由装修房设计好模块化布局方案,在建筑设计时直接套用模块化方案。方案中需要综合考虑部品的尺寸关系,采用标准模数对空间和部品进行设计,以利于部品工厂化生产。装修方在装配方案设计时,按照工厂下单图纸的精度标准进行,避免误差,提高现场装配效率及部品的精确程度。
        2.4施工环节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上,应用BIM技术,可以便利地开展成本、质量和进度管理。在成本管理上,可以应用BIM技术来分层录入工程量清单,施工单位每月月末,要对相关的清单、金额做出调整,根据对应数值来调整,新增、删除其中子项,对历次修改内容来分析、直观看到结果和原因。针对进度款的支付,需录入已完成工程量、应抵扣预付款以及相关金额,上传计量依据,由平台自动汇总,对支付情况进行跟踪、记录,用图表形式呈现。在竣工结算环节,可将各类资料录入到BIM平台中,生成资料目录,如果对结算部位存在争议,可以迅速调取图片资料,还原现场,自动输出数据。从质量管理角度而言,装配式建筑涉及的构件施工地点是不同的,包括构件生产厂、施工装配现场,装配式建筑的推行提升了构件生产效率,但是涉及的构件种类较多,对此,需要应用PFID芯片,在准备阶段,对PC构件进行深化设计,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在生产制造环节,利用PFID技术对材料、工序、质量问题、构件出场进行把控,在现场装配环节,需要严格把好进场验收、现场堆放、可视化技术交底等环节。在进度管理上,设置进度管理体系框架,应用PFID实时采集信息,制定进度管理体系结构,采用EXCEL表格的方式记录,通过物联网技术PFID集成获取计划信息、实际信息,利用查询条件来得出装配式构件的实时状态变化。
        结语
        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BIM技术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与完善,被广泛应用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能有效实现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传递,这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将BIM技术更加合理地应用于不同的工作环节中,提升建筑施工各阶段的衔接,促使施工工作有序进行,提升工作效率。推动建筑设计生产模型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泉.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8):70-71.
        [2]张玉林,董知恩,张婷婷,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98.
        [3]董静,吴耀欢.BIM技术在装配式高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8):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