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张雯君
[导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兴趣与动力的推动下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构建起有效的数学课堂。因此,通过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意义出发,提出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张雯君    新疆伊犁特克斯县第一中学  新疆  伊犁  835500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兴趣与动力的推动下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构建起有效的数学课堂。因此,通过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意义出发,提出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19-02

        现如今,初中数学教学中始终存在不少的问题,很多教师始终运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过分重视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点,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传授课本中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情感体验,无法良好的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了有效转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强化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力度,按照真实性的原则,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置问题,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困难程度,让学生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掌握数学知识点,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为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热情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新课改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三维能力,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高效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而问题情境教学法能够良好的满足这一要求,可以良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为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带来重要的帮助,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教师在课堂当中科学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对数学问题实施思考,将数学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过程。这样一来,帮助学生养成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为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带来重要作用。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逐步深入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也在逐步实施创新。在当今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素养。数学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数学知识来源自实际生活,运用到实际生活。所以,在初中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化的前提上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索实际生活当中的数学知识点时,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更愿意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初中数学“一次函数”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在刚开始上课就给学生提出如下的问题:兰兰每月都会将自己的零花钱存在银行卡上,她现在已经有1000元的存款,在未来的每月里,妈妈都会给他200元的零花钱。兰兰的计划是将每月零花钱的50%存入银行卡,为了购买自己想要的3000元的相机。那么需要经过多长的时间,兰兰的银行卡上的存款才能购买相机呢?根据这一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列出兰兰银行卡存款y以及月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这样,通过使用与生活实际相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次函数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初中数学知识。
        (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兴趣能够给学生学习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包含非常多的数量关系、运算公式等内容,逻辑性较强,需要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


数学学习与其他科目对比更加抽象,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容易碰到问题,在无法良好运用数学思维实施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时,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对数学知识学习效果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能够创设出趣味性的问题情境,采用趣味情境教学法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关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时,能够先给学生讲解关于泰勒斯在金字塔旁竖起木柱的故事。利用这一故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出具有较强悬念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如何求出金字塔影子长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欲望。一旦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点产生学习兴趣后,会更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深入分析数学问题,良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更积极学习数学知识,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带来助力。
        (三)创设多媒体问题情境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开始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当中,多媒体能够把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生动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将静止不动的知识变成动态的知识,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综合起来,刺激学生多重感官,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建立起高效的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将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提高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动力,帮助学生整合加工得到的数学知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为学生们介绍有关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们呈现出多个图形间的轴对称关系,让学生直观看到其中的规律,利用动态且直观的信息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然后,让学生结合多媒体所呈现的内容,归纳规律,解决如下两个问题: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什么?轴对称图形性质包含哪些?要让学生先自主进行思考总结,通过现象得到结论,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掌握好数学学习规律。然后再由教师实施归纳,将学生提出的规律补充完整,然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增强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同时还能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
        (四)创设合作性问题情境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强化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创设出合作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与其他同伴一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强化课堂教学当中的互动效果,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带着学生参与到良好交流与合作的环境中,为学生布置与本堂课教学有关的问题,以问题作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在合作性的问题情境中实施共同的探讨,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提高初中生的合作学习欲望,从而良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讲解初中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部分知识点时,第一,让学生自由结组,面对下面的问题实施探究:两组三角形图片,一组中有一个角相等,另外一组有一条边相等,验证它们是否全等。第二,学生们在小组当中探讨全等的条件。有的小组成员在练习本当中画一画三角形,有的小组成员采用三角板比一比两组图片的角和边长等。学生们共同认为只有一个角或者是一条边相等,不能构成全等。第三,通过合作性的问题情境,良好的增强初中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才能良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重视科学合理使用问题情境创设法,从实际数学教学需要出发,让学生可以在问题情境中顺利解决数学问题。教师通过创设出生活化、趣味化、多媒体、合作性问题情境,为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荣杰.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9 (06):7-8.
[2]孙月玲.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东西南北,2019(06):108.
[3]何民安.以问激趣提高效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中),2018(09):160.
[4]倪勇.妙创问题情境构建灵性数学课堂——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案例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3):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