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康丹
[导读] 小学生心智还尚未成熟,并且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活跃性,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提升对小学生心理观察的敏锐度,并及时对其不正确的行为进行管教规范,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引导的作用,进而更好地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优化班级管理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基于德育理念作出班级管理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质量水平。

康丹    温州市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  325000
【摘要】小学生心智还尚未成熟,并且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活跃性,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提升对小学生心理观察的敏锐度,并及时对其不正确的行为进行管教规范,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引导的作用,进而更好地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优化班级管理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基于德育理念作出班级管理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质量水平。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13-01

        1引言
        道德教育能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这样就能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在拉近师生距离的情况下得到优化,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没有成熟,班主任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生相对冷淡的问题,所以小学班主要以善于创新德育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减少学生心理上出现的厌烦情绪,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内心需要,从而拉近师生距离,更好地开展班级道德教育。
        2当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现状
        第一,班主任德育教育观念尚未得到转变。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变革,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已不再适用于现代教育体制中,很多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依然采用“填鸭式”教育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也由于传统的应试观念束缚,课堂上小学班主任在滔滔不绝地讲授,而学生却对讲授内容毫无兴趣,从而让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更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做出与班主任意愿相违背的事情。
        第二,班主任缺乏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小学生的自尊心理较强,但许多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注重维护小学生的自尊心理,甚至对其稍有不规范的行为大加指责,完全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如课堂气氛单调乏味,有的学生互相口头交流,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点名批评,甚至大声斥责,这样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创伤,还可能使学生对德育教学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师生关系,从而使德育工作更难开展。
        第三,德育教学活动形式枯燥无味。在传统道德教育中,大多偏重于理论化教学,单纯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积极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也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如对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他们更多地看到了生活中存在的阴暗面,班主任如果未能基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做好德育引导工作,将使得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难以得到提升。



        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工作有效性措施
        3.1形成新型德育观念,重视以人为本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的德育教育理念必须不断创新,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使德育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对心理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小学班主任应加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了解学生内心的实际需要,密切师生关系;比如,小学班主任在与一些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单独交谈时,可以合理地深入学生的内心,给学生以解忧,同时尽量放松聊天气氛,减少客套,把双方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这样就能让学生敞开心扉,获得更多的信息反馈。此外,还可以通过谈话询问等方式,对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方法建议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
        3.2精心培养班干部,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实施自主管理的前提是要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管理骨干进行班级管理,因此教师要根据日常学生的行为和学生的选择来选择班干部,以便于后续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管理者骨干的培养是以其性格不成熟、经验不足等特点为基础的,以此为班主任需要给予相应的建议,使其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敢管、会管、善管,从而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以采取向学长学习的模式,让高年级带着低年级去管理和实践,以便于找出管理过程中的漏洞,这样高年级就能给出相关的优化建议,让高年级的事务有序地管理。比如,在培训过程中,学长可以指导班长如何应对班级突发事件,如何安排副班长的任务,如何安排部门代表每天的晨读会等等;其次,还可以指导团干部组织开展团日活动,带领同学积极参与,并在每周的星期一召开相关班委会议,就前一周的事务处理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在此期间,班主任作为辅助管理者应根据管理经验,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并对班干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
        3.3创新活动形式
        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善于把理论知识与活动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德育教学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小学校长组织开展“好人好事”小组评选活动,通过活动中的竞赛性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对事物的批判态度。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共赢精神,还可以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发布合作任务,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对倒在路中间的大树进行清理工作,班上同学一起商量方案,在最后的结果面前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层意义,同时也更加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4结束语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提高小学生品德素质的重要基础,小学班主任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创新德育工作形式,发挥德育工作的导向作用,坚持以生为本,在潜移默化的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德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许琼.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 40(21):206-207.
[2]王世晓.浅谈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下), 2020(09):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