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何珍郡
[导读]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读诗使人灵秀,当人们在读诗时能够最直接地感受到诗词之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初中阶段古诗教学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也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基于此,对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何珍郡    湖北省潜江市高石碑镇第一初级中学  433126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读诗使人灵秀,当人们在读诗时能够最直接地感受到诗词之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初中阶段古诗教学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也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基于此,对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07-01

        引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块文化瑰宝。因此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都有古诗词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学习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学习很多先人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诲,对学生的审美和道德品质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重视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主动了解古诗创作背景
        古诗是由古人创作的诗歌,而古人在创作诗歌时常常将诗歌作为抒发自己情感,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这也就说明古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而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教师进行古诗教学时需要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的内容。但是古诗有一个特点就是诗人很喜欢采用借喻、暗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式进行诗歌创作,甚至有很多古诗全篇都没有明显的抒情词,仿佛诗人就真的只是在写景,这就需要深挖诗歌创作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情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的教育原则。若想要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教师就需要为中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为了保证课堂进度,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枭雄,同时他也是一名颇有文学涵养的诗人。《观沧海》是曹操创作的古诗名篇,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景,其实却处处蕴含着这位野心家的政治抱负。但是仅从古诗表面来看学生并不能够准确地了解诗人的抱负以及情感,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诗歌创作的背景,而这些背景若是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此外也要增加课堂教学的负担,影响课堂教学进度,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古诗的同时去详细了解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同时要求学生将创作背景记录到专门的作业本上,并且要求学生根据创作背景初步分析此首古诗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情和理解能力有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进行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两句话是说得非常有道理的。但很多学生在朗诵古诗的时候根本没有停顿也没有节奏,教师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只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就行,这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丝毫体会不到诗词的美感。因此,在古诗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朗读的技巧,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的朗读教学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进行断句,哪里应该重读、哪里应该轻读,哪里要停顿一下,哪里要快读、哪里要慢读,在这一顿一挫、一轻一重、一快一慢当中把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节奏一遍遍的练习读,逐步培养语感。教师要多给学生播放一些录音或者古诗范读的视频,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朗读和范读做对比,并用心体会不同节奏下的朗读表达出来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当学生对于古诗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之后,便会和古诗培养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从而让学生在一词一句之中发现作者的心思,更容易体会古人的心境和情感。
        三、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不是单一的让学生了解诗句背后的含义,而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好意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拉近和诗人的距离,跨越古今,展开对话,可以引发学生和诗人的共情,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意味。因此要想学会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进行古诗的教学,就需要给学生们营造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氛围也能够进一步的吸引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观沧海》是一首四言的乐府诗,它对仗非常工整,用简单的笔墨勾勒出了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见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象的壮丽景象,整首诗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胸怀天下的抱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蕴含的意境,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否则学生读起来便会不知其意,不知所感。
        结束语
        在中学语文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就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借助场景模拟,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深刻含义,最终让学生在对古诗有了兴趣之后,在课外进行不断的积累,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鉴赏能力,提升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霞.初中古诗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百科知识,2019(30):50-51.
[2]姚玉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作家天地,2019(19):77-78.
[3]张其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试题与研究, 2019(3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