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1期   作者:余兵
[导读] 近年来,工程建设行业迅猛发展,在其的推动下,我国的地质勘探工作也越发深入
        余兵
        41150319871216****      830000

        摘要:近年来,工程建设行业迅猛发展,在其的推动下,我国的地质勘探工作也越发深入,地质勘查工作的精确度以及安全性和稳定性会对于工程建设质量与整体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水文地质相关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工程建设发展中的得到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展开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问题;
        引言: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来说,地质环境问题能够直接影响其工程建设质量及效率,因此,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工作中,水文地质问题是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的本质核心指的是针对工程建设所在区域及周边的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以及其的形成规律进行深入的勘探分析,并明确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成分,从而促进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强化对于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认识及了解,从而促进我国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一)水文地质评价
        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建设质量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对于早期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来说,其通常并不会针对水文地质问题作出较为全面可靠的评价,从而导致实际的工程设计以及工程施工计划没有落实对水文地质相应的数据参考,由此,造成了多数工程容易因为地下水文相关问题而引起安全事故,比如土体下沉等,因此,针对水文地质问题,必须要落实真实可靠的评价内容,基于此,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地下水对于岩石结构的影响
        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地下水文地质问题能够对于岩石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的评估,并在其实际影响结果的依托下,去实现对于地下水文地质问题可能对于建筑工程所造成的影响及损害的预测,并针对评价结果去建立针对性应对预案,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强力保障[1]。
        2)水文地质与地基设计的结合
        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地基设计的实际稳定性与安全性能够直接导致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与优化,其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而水文地质问题的勘察则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地基设计情况,从而能够确保获取更全面可靠的勘测资料以及勘测结果,尽可能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人为活动对于水文问题的影响
        人为因素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一项重要组成,因此在实际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过程中,还需要着重结合人为活动因素去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将人为活动可能对于地下水变化、岩石结构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
        4)具体问题针对性深入分析
        地质环境与水文架构在千百年来的时间变迁及发展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点,因此,针对相对特殊的地下水及岩体结构还需要做出针对性的深入分析评价,比如,某一工程项目建设中,某一位置处理地下水之下,该部分水文问题能够对工程结构的钢筋等金属物质产生侵蚀影响,对其的分析评价重点则主要是地下水的侵蚀性能;某一部分的水文地质问题会因为水流含量高且流速较快而很容易引起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地下水喷涌的现象,从而造成对于工程地基的危害,对其的分析评价重点则是其的实际流速及压力荷载能力等,总而言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并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指导下,做出针对性的问题处理。


(二)岩土体的水理性质
        岩土体的水理性质顾名思义指的是岩石土体与地下水文之间在相互作用下从而产生的各类性质,其主要涵盖两大类性质,即岩土物理及水理性质,其中,水理性质对于岩石土体结构来说,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由此也会使得工程建筑项目遭到一定的损害,从而造成整体建筑工程项目的稳定性不达标,因此,针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还需要重视岩土体的水理性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透水性
        针对这一性质的分析评价,需要借助抽水试验来实现,这一试验能够有效的测定地下水的渗透系数,由此在针对渗透系数去具体明确地下水的透水性,通常情况下,若岩石之间存在的缝隙较大,且其中土质的过于松软,就会使得地下水的透水性越高[2]。
        2)软化性
        岩石土体经过长久的地下水的浸泡与渗透之后,会逐渐导致土体性质发生改变,并明显的出现强度降低的情况,也就是说针对软化性的分析评价就需要依托于岩土体的实际耐风与耐水的能力,这一相关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软化系数,要注意,软化性强度较高的类型往往是较为松散或黏性的土质层,对于工程建设来说,软化性越低越能够保障工程整体的稳定性。
        3)崩解性
        所谓崩解性,也称之为湿化性,其的本质表现是由于岩土体在长期的地下水侵蚀过程中,逐渐因为土粒之间的结构联结合强度的降低至丧失,从而导致的岩石土体的崩散解体,分析评价这一特性的主要依据因素主要是崩解时间、速度、崩解量以及崩解方式,于工程建设而言,崩解性的强度越低越能够保障工程的稳定性。
        4)给水性
        这一特性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是给水度,给水度这一因素在地质勘查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参数,通常来说,当岩石土体的给水性较强,则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实际质量,反之,给水性较弱就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工程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5)胀缩性
        岩石土体在经受地下水的渗透与侵蚀之后,会随着水分的吸收及蒸发而产生相应的胀大或缩小变化,这一性质就是胀缩性,这一性质越强就能够对于工程建设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提升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勘察方式
(一)重视地质勘查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想要尽可能的降低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相关地质勘查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水文地质问题,从而全方位的做出分析勘察,首先,需要结合地理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其主要的分析因素包括气候、季风带位置、水文水系以及地形地貌等,其次,需要针对地质环境进行明确,其的重点主要包括地质、基底以及底岩的构造,再者,就需要结合最近几年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作出深入的了解,从而总结明确其的变化规律,预测变化趋势,最后,则需要重视隔水层的状况,从而针对其的埋藏同条件、地下水的流向、流速以及实际类型、分布等进行细致勘察,明确地层渗透系数,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依据[3]。
(二)提升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参数精确度
        为了落实对水文地质参数的勘测精确度提升,首先需要明确不同含水层的实际情况去选取针对性的勘测方式,并用几何法去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另外,还需要利用压水实验实现对于透水率的确定,由此使得地质勘查质量能够有效提升,为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综合所述,地质勘查工作对于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水文地质问题则是地质勘查中重要的一项工作组成,相关人员需要重视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勘察参数的精确度,由此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月东,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地球,2019,0(9)
[2]邵梓莘,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幸福生活指南,2019,0(33)
[3]蒲嘉霖,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