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1期   作者:丁正群
[导读] 建筑工程是系统性的工程,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
        丁正群
        身份证号:32092319771003****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建筑工程是系统性的工程,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对提高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现状而言,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环节,受限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本文隶属于实际,在总结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控制策略,目的在于推进建筑项目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0引言
建筑工程本身承载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项建筑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阶段,凝聚着从设计人员到施工人员等众多人员的工作心血,其完成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然而,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建筑施工的开展也不例外。这一工程涉及的内容复杂,需要多个部门,众多人员的配合,由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进行事先性的规制,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当前在我国建筑施工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解析
就目前现状而言,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管理体系的影响以及施工人员的影响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导致各项工作的开展还有一些问题存在。
1.1 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每项工程的施工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流程,在我国现行的施工制度下,不同的施工项目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的施工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特点。反映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施工过程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而影响工程质量。举例说明:将现行的建筑工程按照建设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出于经济利益建筑的工程与出于社会公益目的建设的工程。后者的建筑方一般是政府,出资方为国家。由地方政府牵头主持的工程在实践中会出现与前者相矛盾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上述我国在针对不同类型的施工项目时没有完整的体制机制。
1.2 施工人员参与众多,管理不够规范
        建筑工程涉及的工作量巨大,所需要的人手数量更多,在施工过程中人多就会出现人员配置混乱的问题。由于人员配置混乱,就会出现责任分配不公的事项,分配好的任务没有部门具体实施,没有分配的任务稀里糊涂的被完成,具体责任人不明。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无资质人员进行工作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相关的人员培训制度不健全,人数众多,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制。
1.3 安全意识薄弱
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果企业缺乏安全意识,就会缺少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设置;如果领导缺乏安全意识,就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危险系数;如果工作者缺乏安全意识,就会使工作过程中的危险系数增加。无论是上述任一事项,都会使得实践中的安全事故多发。由于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对于施工场地的安全设置要求;并且我国实行的是领导负责制;因此,其中危险系数最大的就是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而产生相应的安全事故。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我国的工作人员群体具有相关性。实践中,我国的施工队伍组成人员大都是农民工,它们并不具备专业的施工知识,对施工安全并没有充足的意识。
1.4 施工管理机制残缺
        另外一个在施工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我国的建筑工程缺少相应的施工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施工管理机制。即,在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施工工程都有管理机制,也并不是所有的施工工程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对所有的事项进行协调。那么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整个部门的运作会显得没有章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者是突发事件时,在没有相应管理机制与管理部门的协助下,也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尤其是,在施工管理部门缺失的情况下,会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出现混同,这会给具体的施工带来阻力,影响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2 改进建议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实践过程中想要切实的将以上问题解决,就需要严格的按照以下几点控制方案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整体项目的进度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2.1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
        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有助于整个建筑工程的任务分配,帮助建筑工程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应当建设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此施工管理体系的建设应当包括:第一,关于设计图纸的问题,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事先的实地勘察,保证图纸的设计具有实际操作性。第二,关于工程造价预结算的问题,应当由专门的审核小组与外部审核机构进行对接,帮助顺利完成工程预结算的问题。第三,关于施工过程的问题。对于施工过程应当安排小组进行事先性质的规划,具体包括,在这一过程中的材料所需情况,进行施工需要的人员配置,涉及关键技术节点的技术人员安排。对于不同的施工阶段如何进行安全检查工作。第四,设置应急预案小组,在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够及时应对。第五,设置专门的监督小组以及领导小组。对于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变革的内容,应当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报备。
2.2  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素质
        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地质勘测人员,图纸设计人员,工程管理人员以及需要进行体力劳动同时又具备专业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人员。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实际需求,对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如果没有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那么应当进行相应的招聘工作,招聘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如果具备相应的人员储存,那么就应当充分的发挥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其专业能力,对相关的专业任务进行分配。此外,对于本公司已经具备的人员,应当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比拼活动,使工作人员意识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意义。对于需要进行交流与专业知识补充的领域,应当派遣员工进行学习。  
2.3  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素,不论进行何项工作,都应当进行安全的意识强化。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所有部门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讲解与强化。首先,整个企业应当做到将安全作为企业生产的第一位,在全公司形成安全的文化风气。其次,相关领导应当时刻对各下属部门以及直接下属进行安全意识的传递。最后,密切关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安全危机。例如:对于机械的使用,应当由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事先的讲解,如果是设计很专业的操作,那么关于机械的使用就应当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人随机器走,而不能使机器脱离专业操作人员而存在。另外,对于施工环节中所有可能出现安全危险的事项都应当进行事先的安全危机讲解。
2.4  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能够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对所有部门的工作进行管理与规制,对于各部门的任务分配,对于出现设计变更事项时的应急处理,对于因原材料上涨而产生的各项事宜都能够进行应对。一项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的制定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对于这一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充分考核相关制度,对于其他的类似制度进行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能够有效实施的管理机制,帮助建筑工程的建设。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建设作为经济发展领域的一大利润增长推动点,对于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帮助顺利建设工程。此外,帮助建筑行业建立相应的制度,对其工作环节进行规范,也有利于帮助我国建筑行业走向高端发展的路线,增加其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云舟.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综合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2).49-50.
[2]徐燕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5).113,121.
[3]卢卫明,柴耀林.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综合探讨[J].科技资讯,2017,(15).9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